摘要:在全球器官移植技术迭代加速与患者需求持续攀升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器官移植领域迎来极速发展期。随着《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的深入实施,器官移植行业已逐步步入标准化、体系化发展轨道。在此时代浪潮下,“植引非凡”器官移植示范中心项目应势启航,通过搭建多元化国际学术交
导语
在全球器官移植技术迭代加速与患者需求持续攀升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器官移植领域迎来极速发展期。随着《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的深入实施,器官移植行业已逐步步入标准化、体系化发展轨道。在此时代浪潮下,“植引非凡”器官移植示范中心项目应势启航,通过搭建多元化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器官移植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临床医生的移植技术能力和水平,奋力书写中国器官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5年5月23日至25日,“植引非凡”器官移植示范中心项目依次于成都、南宁、武汉三地展开学术交流。本次活动特邀纽约大学外科副主席、纽约大学外科和移植应用研究中心(C-STAR)创始主任——Dorry Segev教授来华,分享国际前沿学术成果,与国内医学同道深入探讨器官移植领域新动态,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医脉通特整理会议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学术分享
【成都站】
锦官城启智慧新章,蜀都汇移植前沿——天府之国论道移植新维度
2025年5月23日,Dorry Segev教授于成都开启中外学术交流第一站,以“Management and expansion of living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为题,明确指出并非所有的活体供肾质量均优于遗体器官捐献(DD)供肾,关键在于全面评估供体年龄、肾小球滤过率(eGFR)、身体质量指数(BMI)、既往病史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数、血型相容性等危险因素。对于ABO血型和HLA不相容肾移植,供肾交换匹配方法效果显著,同时强调移植中心需肩负起对捐赠者的随访责任。随后,中国专家学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了活体肾移植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策略,并围绕异种输血的亚临床实践及其机制研究、肾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诊断、血型不相容移植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交流了区域性解决方案,为提升移植的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Dorry Segev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精彩瞬间(成都站)
【南宁站】
邕江潮涌汇真知,精准移植映绿城——八桂大地绘制协作新图景
2025年5月24日,学术之旅移师南宁。Dorry Segev教授再次展开精彩演讲,着重指出活体肾移植不等同于免疫低危,相较于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IL-2RA),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可降低排斥反应风险,更有利于保护移植肾功能。此外,Dorry Segev教授还提出,即使患者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高危因素,无论实施活体还是DD肾移植,rATG诱导治疗仍至关重要。大量数据表明,rATG诱导与感染发生率并无关联。中国专家则聚焦肝肾联合移植(SLKT)的技术突破,指出对于SLKT受者,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作为免疫诱导方案至关重要。此外,专家们针对DD时代肾移植的预后优化、肾移植术后复发性肾小球肾炎的防治以及活体肾移植的诱导管理等临床难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rATG在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风险及延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使用等方面的疗效予以肯定,同时强调活体移植的免疫排斥风险不容忽视,需使用更有效的免疫诱导药物以加强防范。
Dorry Segev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精彩瞬间(南宁站)
【武汉站】
江城论剑拓新境,移植前沿立潮头——九省通衢共攀技术新高峰
2025年5月25日,学术之旅在武汉圆满收官。Dorry Segev教授围绕肾移植中致敏受者的治疗选择发表了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致敏受者的传统治疗方案,包括血浆置换、小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抗CD20单克隆抗体并配合rATG进行常规诱导治疗,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移植成功率及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同时,Dorry Segev教授还分享了创新治疗策略:一是通过交换供肾以避开致敏位点,从而避免脱敏治疗;二是新型治疗药物IdeS能够快速降低循环中IgG水平,在早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接着,中国专家分享了区域器官移植的特色实践经验,并从病理学角度深入解析了移植肾精准诊断的关键技术,梳理了我国在移植规范化建设方面的成果,为提升整体移植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Dorry Segev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精彩瞬间(武汉站)
智汇八方话新篇,共擎移植新未来
专家寄语
佳期虽短,征程正长,盛会有期,探索无涯。值此项目落幕之际,诸位专家聚焦学科前沿与发展远景,为“植引非凡”器官移植示范中心项目的持续深化和发展献上诚挚期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林涛教授
在供体短缺的严峻现实下,活体肾移植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技术优化与规范管理尤为关键。目前,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活体肾移植数量相比尚存在差距,这既反映出我国潜在需求的巨大空间,也对移植技术的“精度”提出更高要求。本次国际智慧与中国实践的深度学术碰撞,将为国内移植领域注入创新动能,助力更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希望。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孙煦勇教授
面对供体短缺困境,区域协作是破解活体肾移植资源瓶颈的重要路径。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力促进了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共享,更为区域移植协作搭建了稳固的长效协作平台。展望未来,“植引非凡”器官移植示范中心项目将持续推进,期待能够在医院技术培训方面持续发力,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区域特点的移植管理模式,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区域移植医疗的高地,让优质的移植医疗服务能够辐射更广范围,惠及更多患者群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周江桥教授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检测技术的持续进步,致敏受者移植正迎来新的机遇。本次会议分享的“肾移植中致敏患者的当前选择和创新”等前沿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展望未来,期待这类“高难度”移植逐步发展为“可常规开展”的标准化治疗,让更多的致敏受者能够得到移植机会,同时提升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切实改善其长期预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张伟杰教授
在供体短缺的紧迫现状下,如何提升活体肾移植的疗效与安全性成为领域内的研究焦点,创建国际认可的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模式是破局关键。“植引非凡”器官移植示范中心项目的落地实施,为破解活体移植“数量瓶颈”与“质量挑战”提供了关键抓手。期待该项目能成为活体肾移植发展的“助推器”,在供体短缺的现实中开辟出一条兼顾安全与疗效的发展之路,让每一次生命的馈赠都能在科学管理中绽放长久光芒。
总结
此次“植引非凡”器官移植示范中心项目活动,以成都的前沿探索为起点,经南宁的区域协作深化,至武汉的规范实践收官,圆满完成了这场跨越三城、连接中外的学术盛宴。三站会议不仅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蓬勃生机与快速发展,更成功搭建了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的高端平台,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展望未来,在相关政策与循证医学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必将稳步迈向规范化、国际化新征程,昂首阔步为全球移植医学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方案。期待更多创新成果能够从学术交流的沃土中孕育而生,为全球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乃至“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MAT-CN-2509630.V1.0.2025.05
撰写:Vera、Eve
审校:Isa、Dennie
排版:Pan
执行:Zelda
来源:医脉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