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Pharmacol:DDIT4/mTOR信号通路介导斑蝥素诱导的肝毒性和细胞损伤

摘要:中药斑蛰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昆虫药物,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斑蝥素(Cantharidin,CTD)是一种主要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CTD对肝癌、肺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胰腺癌等顽固性肿瘤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CTD毒副作用强,长期临床应用也会导致

背景

中药斑蛰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昆虫药物,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斑蝥素(Cantharidin,CTD)是一种主要的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CTD对肝癌、肺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胰腺癌等顽固性肿瘤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CTD毒副作用强,长期临床应用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极大地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研究发现,CTD主要通过干扰脂质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途径引起大鼠肝细胞点状坏死、空泡和水肿。CTD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肝脏代谢酶的表达来抑制药物代谢引起的肝毒性。CTD灌胃14天后,54种代谢物和14条代谢途径发生紊乱,主要通过影响氨基酸和能量代谢途径,导致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然而,CTD诱导肝毒性的详细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方法

建立CTD诱导小鼠体内、体外肝脏和L-O2细胞损伤模型。随后在小鼠血清中检测肝功能指标,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和透射电镜观察。采用CCK-8法检测L-O2细胞活性,采用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和L-O2细胞中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 (DDIT4)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和L-O2细胞中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NAi干扰DDIT4、Rap和3-MA处理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L-O2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情况。

结果

CTD暴露后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自噬溶酶体增加,L-O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CTD导致肝组织和L-O2细胞中DDIT4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LC3-II、Beclin1和Bax水平显著升高,而p-mTOR和Bcl-2水平显著降低。经DDIT4干扰和3-MA处理后,CTD诱导的L-O2细胞自噬和凋亡水平降低。Rap处理后,CTD诱导的L-O2细胞自噬和凋亡均显著增强。

结论

CTD诱导小鼠肝脏和L-O2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DDIT4/mTOR信号通路,导致细胞自噬和凋亡水平升高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