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四洲教授:改良预处理方案与新型维持治疗为白血病移植注入活力

360影视 2024-12-12 17:36 4

摘要:2024年12月7日至10日,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迭戈隆重召开,全球血液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对血液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在本届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冯四洲教授团队两项研究被大会收录


编者按:2024年12月7日至10日,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迭戈隆重召开,全球血液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对血液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在本届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冯四洲教授团队两项研究被大会收录进行壁报交流(P2127、P2828)。《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请冯四洲教授在ASH现场第一时间与广大同道分享研究成果及其临床意义。

含Lipo-MIT的改良预处理方案在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allo-HSCT中显示出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的潜力;

贝林妥欧单抗作为维持治疗药物,在降低高风险B-ALL患者allo-HSCT后的复发率方面显示出积极效果;

靶向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的进步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机遇,未来研究需关注治疗策略的优化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01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您最近的研究中,您评估了一种基于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MIT)联合白消安、环磷酰胺的改良预处理方案在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AML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改良方案相较于传统预处理方案的具体改进之处?该方案展现出了哪些潜在的应用前景,是否有助于提升AML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冯四洲教授: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普遍不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拥有合适供体的患者而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通常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然而,即便接受了这种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鉴于此,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预处理方案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显得尤为迫切。

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基于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MIT)的联合化疗方案在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缓解效果,甚至对于allo-HSCT后复发的患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我们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特别是将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纳入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流程中。这一改良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脂质体剂型不仅增强了米托蒽醌的安全性,还通过其渗透与滞留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其抗肿瘤作用,同时其毒副反应相对较小。

因此,对于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以及晚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患者,我们在传统的白消安(Bu)和环磷酰胺(Cy)预处理方案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了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研究显示,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分别高达95.2%和83.9%。这一数据充分表明,该改良方案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移植疗效,使他们的生存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02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另一项研究中,您探索了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作为高风险B-ALL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后的维持治疗的效果。能否分享一下该研究对临床实践中制定治疗方案有哪些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可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冯四洲教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疾病的复发。近年来,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药物不仅在移植前作为桥接治疗,有效辅助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而且亦能在患者病情缓解后用于预防复发。鉴于MRD阳性的B-ALL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率极高,因此贝林妥欧单抗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用贝林妥欧单抗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或诱导患者缓解,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我们知道,复发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我们团队将贝林妥欧单抗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药物,对11例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仅有一例患者报告分子生物学复发,其余患者仍处于持续缓解状态。这一结果初步表明,贝林妥欧单抗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维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近年来,众多研究已证实靶向治疗和细胞治疗在白血病的维持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同样地,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而言,贝林妥欧单抗作为一种有效的维持治疗药物,也有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提升患者的移植后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临床前景。

03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您对未来白血病治疗领域的研究方向有何展望?同时,您认为未来研究还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和挑战?

冯四洲教授:近年来,靶向治疗与细胞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一方面,诸如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等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双抗或CAR-T治疗策略,为部分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这些创新疗法可能使得部分患者无需经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杂过程,仅凭系统治疗即可达到治愈标准。

此外,这一进步也为众多白血病患者提供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机遇。患者能够在成功地将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乃至实现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完全清除后,通过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这一治疗策略的优化不仅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生存机会,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在预处理阶段,众多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得以应用,旨在进一步对治疗效果进行优化。这些药物的引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预处理方案的选择范围,也为探索移植后更为有效的维持治疗策略开辟了更多途径,从而进一步夯实了整体的治疗效果。

总结

冯四洲教授团队的两项研究在白血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改良预处理方案和探索新型维持治疗药物,为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这些创新疗法不仅降低了复发率,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展望未来,随着靶向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白血病治疗领域将迎来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会场花絮

冯四洲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首席专家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

天津市首届名医;天津市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1999.7-2001.7在日本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感染首席专家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侵袭性真菌病专委会常委

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编委、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临床内科杂志编委、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委

J Infect (IF 38.6) 、Clin Infect Dis (IF 20.999) 、 Nat Commun (IF 16.6)、 Clin Microbiol Infect (IF 14.2) 、Br J Haematol (IF 8.6)等杂志发表通信作者及第一作者SCI论 文50余 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评天津 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称号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