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是人们在进行田间劳动时演唱的歌曲。它可以帮助大家统一节律,消除疲劳。歌曲铿锵有力,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的旋律在“领”的旋律基础上发展而来,增强了呼应的感觉。歌曲开始有节奏的劳动呐喊,充满生活情趣,进一步烘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执教者:连云港市海州湾小学 范梦妮
【学习年级】四年级
【学习内容】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
【教材分析】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是人们在进行田间劳动时演唱的歌曲。它可以帮助大家统一节律,消除疲劳。歌曲铿锵有力,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的旋律在“领”的旋律基础上发展而来,增强了呼应的感觉。歌曲开始有节奏的劳动呐喊,充满生活情趣,进一步烘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了解号子这一民歌体裁,感受“一领众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审美感知)
2.通过听辨、对比、模唱等方式,学会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地演唱歌曲。(艺术表现)
3.能积极参与歌表演《打麦号子》创编活动,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同时配合肢体动作表达音乐的节奏,在适当处加入打连枷的动作,并愿意大胆地展示自己。(创意实践)
4.在学习、感受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歌——劳动号子,感受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文化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唱出节奏感和领合的呼应感,并加入肢体语言,一同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学习准备】多媒体、钢琴、绸带(代表麦子)、自制的镰刀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体验劳动的快乐
师:同学们,秋天硕果累累是个收获的季节。快看,田里的麦子丰收啦!找出视频里丰收后农民们做的动作有哪些吗?
生:
师:老师带领学生做这个动作(割麦子、甩麦子)
师:看着劳动成果,真的忍不住喜悦地跳起舞来!(师带领学生一起做一做开心挥洒和扛麦子的动作)
师:农民们干得热火朝天,拿出你们的“镰刀”和“麦子”,加入他们的劳动中去吧!(跟音乐律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2.热火朝天打麦子
师:麦子扛回来了,紧接着就要打麦子了。那用什么打麦子呢?这就是打麦子的用具连枷,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工作的?(视频展示)
请你们也来学一学。(学生模拟连枷打麦子)
师:请你看老师来打麦子,跟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除了劳作,嘴巴里还会说些什么?
生:
师:老师打麦子更有力量,嘴巴还在说“哼那哼那”给自己加油。
简介“哼那”:这是衬词,人们在劳动生产中,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作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吆喝,具有节奏性和旋律性,就形成了劳动号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打麦子,出示节奏:
X XX X | X XX X |
哼 那 哼 那 哼 那 哼 那
你能和老师分工合作边喊边干活吗?(第一次师领生和,第二次指名一个表现力好的同学领)
3.感受号子音乐特点
师:刚刚这种一个人领,大家一起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领唱加齐唱,也就是“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的基本演唱形式。
师:总结“劳动号子”节奏、力度、演唱形式等特点。简介“劳动号子”。
4.揭示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靖江,唱响劳动号子《打麦号子》。
【设计意图:通过声势律动,直观感受劳动快乐,迅速将学生带到劳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亲身体验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进而总结其的节奏、力度、演唱形式等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观察思考中逐步深入了解劳动号子这一音乐体裁。】
二、新授歌曲《打麦号子》
1.初听歌曲
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看到自己丰收了十分喜悦。靖江就在江苏,和我们武进隔江相望。据《江南通省舆图册说》中记载:“以江海多警,故名靖江”,属常州府。有着这样一群干劲十足,肯吃苦的人们,难怪我们这里被誉为“鱼米之乡”。初听歌曲,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
师:歌曲欢快热烈,描写了农民丰收后热火朝天的打麦场景。
2.复听歌曲
师:复听歌曲,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两个部分:数板、演唱)
请你找一找,哪里是我们熟悉的部分?(数板部分)。
3.学唱第二部分
师:有节奏朗读歌词
师:你听,农民们在说些什么?
谁来学一学说给我们听一听第三乐句的歌词呢?(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一句歌词)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不是这么说的。(师弹琴这一乐句)
是不是啊?完全吻合。师生一起唱一唱这一句。
师:同样,第四乐句我们也这样聊天来说一说。(指名学生说一说第四乐句)音乐是不是这样说话呢?(教师钢琴弹出这一句)完全吻合(跟琴唱一唱第四乐句)
师:音乐就是来源于生活,跟我们的劳动等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把四个乐句唱一唱。
师:刚不知不觉打了几行麦子?(出示演唱部分的4行)
师那你有听出相似、相同的麦子行列吗?(一三相似,二四相似)
师:现在你们是打麦场上的领军人物,必须干劲十足,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声音像麦粒一样饱满又充满弹性,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热情。(跟琴学生完整唱一唱演唱部分,师领生和合作唱一唱演唱部分)
【设计意图:从聆听歌曲,初步的整体感知,到完整地体验与掌握歌曲的演唱,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对民歌的传承与热爱,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升音乐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歌表演《打麦号子》
师:打麦场上仅仅有歌声不够,还需要我们农活组一起来加油、鼓劲。创编动作加入其中。
例如:可以在“唱得干劲更加足”——割麦子。“喂喂,好姐姐呀”——双手挥舞。
师: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随着号子的节奏,通过生动的肢体动作模拟打麦劳动场景。当唱到表现劳动热情高涨的语句时,加快动作的频率和力度,如模拟打麦时高高举起工具再用力落下;而在一些抒情舒缓的歌词部分,则放缓动作,展现出劳作间隙的片刻休憩与轻松交流。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号子与劳动场景的紧密关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造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劳动号子的魅力和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四、拓展
劳动号子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欣赏不同类型的号子。
北方的搬运号子,如粗犷豪迈的东北《哈腰挂》,其节奏强烈有力,旋律简洁,充分展现出搬运重物时众人齐心协力的场景与力量。接着聆听南方的农事号子,像悠扬婉转的江浙《插秧歌》,它的节奏相对轻快,与插秧时的动作节奏相契合,富有浓郁的水乡气息。还有那川江船夫号子,在湍急的江水声中,号子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舒缓,仿佛诉说着船夫们与江水搏斗的惊险历程。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对劳动号子类型的认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体会劳动号子与地域文化、劳动场景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鉴赏能力,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劳动号子奠定基础。】
五、总结
中国民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劳动号子是中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情感与力量,从古老的岁月中走来,历经风雨却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劳动号子那激昂的旋律与质朴的歌词里,我们仿佛能看到先辈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同学们,让我们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一传十十传百,将劳动号子传唱下去。让这富有生命力的音乐在我们的口中延续,在校园里回荡,在社会中传播。
【设计意图:升华主题,强调劳动号子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传承,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延伸与拓展,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引导他们在行动上践行文化传承。】
来源:养宠物大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