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深耕挖潜“仲景”资源,推动宛城区中医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摘要:12月12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宛城区“弘扬仲景文化 赓续中医之光”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2月12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宛城区“弘扬仲景文化 赓续中医之光”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宛城区位于南阳市区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是商圣范蠡、汉光武帝刘秀故里,医圣张仲景的墓祠所在地,是南阳首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药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近年来,宛城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市委“五聚五提”为总抓手,突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以“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遵循发展规律,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和“四项提升”(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教育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引领,全面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深耕挖潜

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用活文化地标,发展“会展经济”。今年以来,宛城区利用第十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全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的契机,以医圣文化园为载体,通过仲景大健康产业博览会、经贸洽谈暨项目签约、第十一届仲景论坛、全球中医圣地高质量发展论坛、“道地宛药”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平台,大幅提升医圣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力。

深化文化传承,叫响“仲景品牌”。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中医中药城乡行等活动,提升仲景文化的影响力。特别是通过中医药文化夜市将中医药服务搬到街头广场、送到群众身边,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鼓励高等院校、医药企业和社会力量建设中医药博物馆、中草药博览园、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等场所;挖掘、保护非遗传统医药类项目28项,发展传承人32人;其中福远堂医院水针刀技术已成为“一带一路”名牌项目,传播到中亚和欧洲,为仲景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更好传承和传播搭建了平台,走出了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路子。

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旅融合”。以医圣文化园一期为核心,打造了集张仲景博物馆、仲景书院、中医药体验馆、中药标本馆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中医药文化园区。今年5月,医圣文化园一期开园,单日最高游客量突破5万人,迅速成为全国中医药界拜谒、交流、研学的新地标。同时,依托医圣文化园、大山农业科技园等文旅资源,打造中医体验游、中药观光游等中医药旅游精品线路。

服务升级

让群众“看上好中医、放心用中药”

宛城区持续加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区中医医疗机构扩容升级,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向乡镇下沉,建强中医药诊疗服务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放心用中药”。

完善服务体系。全区已经形成重点专科公立医院、特色专长民营机构、乡镇中医馆全覆盖的中医服务体系。全区拥有区属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个、省级特色专科专病2个,市级特色专科专病6个,中医师760人,中药师215人,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其中43%的中医馆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

提升服务水平。扩大“中医日间病房”覆盖范围和医保结算病种,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市二院20个中医专科与西医紧密结合,开展同专业系统内中医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基层卫生院中医馆,将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中医传统技法室等融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中医药诊疗服务。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活动,总签约人数64万余人,累计服务61万余人次,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医、看中医”的氛围更加浓厚。

育强名医队伍。制定完善中医传承人才、名中医表彰制度,刘世恩、李红哲、吴汉卿、陈伟等一批中医药界名医不断涌现。在市二院、区中医院建设名中医工作室、中医医学中心,建立老中青、传帮带中医师团队。用好仲景书院京豫宛经方培训交流平台,开展中医药培训,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传承创新

中医药产业向“新”而行

宛城区在大力发展艾草产业的同时,全面加强“南阳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力度,指导企业申请使用艾草品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引导企业将自身发明创造申请为专利,将固有品牌注册商标,强化品牌价值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区艾草类产品占全市份额20%以上,年产值超20亿元。

全力培育中医药创新主体,加快建设中医药创新平台。2024年,宛城区共有26家中医药产业相关企业申报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上涨30%。支持辖区中医药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并在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2024年,指导南阳汉方艾业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南阳市环保艾灸灸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此外,宛城区还积极推进中医药数字赋能,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中医传承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诊疗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中医药+康养”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传承仲景养生理念的基础上,宛城区将中医药传统智慧和新时代康养需求相结合,持续拓展中医药的应用场景,提升康养产业的文化内涵。

养生药膳持续出新。宛城区深入发掘仲景特色中医药饮食文化,着力研发推广仲景养生药膳,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南阳仲景养生药膳协会,并结合“八大宛药”优势和地方特色饮食习惯,研制开发各自富有特色的仲景养生药膳90余道,深受市民青睐。

康养理疗广泛应用。重抓“健康南阳”行动,在中医推拿、针灸理疗、艾灸理疗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区已发展养生机构137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重推“医养康养”结合,聚焦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目前,全区已建成区级、乡镇(街道)、村(居)、小区养老机构200余所。其中,9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康养理疗服务。

康养产品不断丰富。成功打造南阳首家“艾文化”主题酒店——艾都酒店,向更多游客展示推广康养产品、宣传科普中医药文化。仲景饮子铺等康养新产品不断呈现,进一步强化了宛城区的中医药文化符号,推动了“中医药+康养”走入寻常百姓家。(全媒体记者 于晓霞)

来源:南阳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