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铜川的五月,和北京真是不大一样。白天热得厉害,阳光晒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可一到晚上,风就来了,呼呼地刮个不停,一吹就是一整夜。昨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总觉得睡不踏实,脑子里一直惦记着中药园里那几株刚冒芽的藿香苗。
锄地育心
一名支教老师的种植笔记
个人简介
作者:常远,北京中医药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现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青年路小学。
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
“铜川的五月,和北京真是不大一样。白天热得厉害,阳光晒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可一到晚上,风就来了,呼呼地刮个不停,一吹就是一整夜。昨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总觉得睡不踏实,脑子里一直惦记着中药园里那几株刚冒芽的藿香苗。
风那么大,它们能扛得住吗?老实说,我真有点担心。
今天一早天刚亮,我就赶去了学校。进园子第一件事就去看它们——还好,真的还好,那几棵小家伙还挺着,安安稳稳地站在那儿,看到它们没事,我这颗悬着的心才总算是放下了。”
像这样的日子,在我的支教生活中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一次次播种,一次次等待,以及一次次的奔赴。
一年前的我或许从未想到,这趟支教之行,不只是一次教书育人的经历,更是一场与土地相守、与种子相伴、与孩子们一同成长的旅程。它悄悄改变了我,也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颗温热而坚韧的种子。
初识土地,初学种植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被派往铜川市王益区青年路小学。除了承担三、四年级的科学课教学外,我还有一项特别的任务——担任中医药社团的指导老师,并与我的队友,北中医支教团成员马宇涵老师一起,共同协助本校老师,打理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座秀气的中药园。
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对土地的印象大多来自课本插图。面对“锄地种药”的任务,一开始我还是有些压力的。在此之前,我的种植经验仅限于在家中养几盆绿植,对中药材的认识也还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再加上这里是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往届支教团学长学姐们的故事又那么闪亮耀眼,我不禁怀疑自己:我真的能种好吗?真的能打理好这片中药园吗?
好在青年路小学的老师们非常热情,耐心教我们如何辨认当地生长的植物,告诉我每天什么时候浇水最合适,又提醒我哪些是野草、哪些是菜苗……入春后,我和马老师一袋袋搬运有机土,一锄锄翻地、拔草、平整土地,种下板蓝根、黄芪、芍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期待,看它们如何破土、伸展、成长。就如同我站上讲台时,期待孩子们在科学素养与生活能力上,一点点进步。
种植前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育苗亦育人
和传统课堂不同,社团课是孩子们能够真正“动起来”的时间:可以动手、可以流汗、可以试错、也可以大笑。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的呢?他们如此,我们也一样。
在选种初期,除了听取老师建议,我们还咨询了往届有种植经验的支教学长,自查资料,尝试种下远志、黄精、柴胡等,但最初的尝试很多都失败了。我们质疑过自己,也曾有过失望沮丧,但从未想过放弃。遇到一个挫折,我们便会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土壤的酸碱度不合适吗?于是我们试着用土壤活化剂调和泥土;是浇水方式不对吗?于是我们又更换了不同型号的花洒,试着更均匀地灌溉;我们还购买了防晒网,尝试调整了日照;把接来的水放在日光下暴晒,尝试调整了水质……在一次次尝试和记录中,第一株黄芪苗破土而出——嫩绿的小叶,在阳光下闪着希望的光。
之后,更多中药材陆续“活了过来”:桔梗、金银花、连翘……中药园的“大家庭”逐渐丰富,我也愈发自信。我为社团起名为“本草童萌社”,鼓励学生一起育苗种植。我们不断拓展尝试的品类,从中药材的鸡冠花、藿香,再到蔬果中的南瓜、大蒜、豆角……孩子们一开始也不懂如何控制浇水,如何鉴别药苗和菜苗,他们会面对爬出的蚯蚓而惊叫连连,却也会因为第一棵小苗出芽而欣喜若狂。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放慢节奏,带着孩子们用眼睛观察、用双手感知、用心灵去体会劳动的意义。
学生亲手种植的鸡冠花、黄芪、板蓝根
开花,结果
劳动教育不只在土地里,更在心灵中。每一次除草、每一次播种、每一次失败与每一次收获,都是一段深刻的教育。
清明节前后,我为学生们安排了他们的“种植第一课”:青菜。这种容易成活、生长快的植物,是很好的“入门选手”。当第一批青菜成熟时,我带着孩子们边采摘边分享劳动心得:“老师,种菜比我想象的难多了!”“老师,咱们什么时候进阶到种中药啊?”那一刻,我知道,种在他们心里的不仅是一棵小苗,更是一份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
而我也明白,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生活的陪伴者、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引路人。
除了中药种植,学生还种植了蔬菜瓜果
支教,是一场锄地育心的修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在支教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教育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与课堂之间,更藏在泥土中、汗水里、目光中和彼此的期待里。
面对这些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孩子,我希望自己能带给他们一点温暖与希望,也希望他们能从劳动中体会成长,从中医药文化中获得文化自信与生命启迪。
我要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给了我这次如此宝贵的锻炼机会;感谢当地学校和政府对我们支教工作的鼎力支持;我还要感谢和我并肩作战的支教团同伴,我忘不了我们曾围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互赠薄荷与艾草、一起“锄大地、洒汗水”的日子——你们是我最坚定,最可爱的“战友”。
金银花、连翘、桔梗
平淡,是最深沉的光荣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一年的支教与种植时光使我明白,那些真正值得尊敬的“光荣”,并不总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而真正的艰难,也未必是突如其来的挑战,是藏在每一个坚持的清晨和傍晚之中,是日复一日地努力与不忘初心。
支教教会我坚定如初,种植教会我持之以恒。这段经历让我深深懂得:平淡中的坚持,是最深沉的光荣;而漫长中的努力,才是最坚韧的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