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与春晚,百看不厌

摘要:回顾1983年,首届春晚筹备之际,那时33岁的姜昆,满怀着青春的热血与无尽的激情全身心投入其中。他既是编导组的成员,又担当相声演员,还兼任晚会主持。他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四处寻找演员,用心筹备节目,就好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在春晚这片艺术的天地中辛勤地耕

在时光的长河之畔,春晚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已经闪耀了四十个年头。而姜昆这位年逾七旬的老

者,仿若一位忠诚的守望者,长久地陪伴着春晚一路走来,他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春晚的历史长卷里,也印在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中。

回顾1983年,首届春晚筹备之际,那时33岁的姜昆,满怀着青春的热血与无尽的激情全身心投入其中。他既是编导组的成员,又担当相声演员,还兼任晚会主持。他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四处寻找演员,用心筹备节目,就好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在春晚这片艺术的天地中辛勤地耕耘着。那届春晚的奖品很简单质朴,像铅笔、笔记本、橡皮这些,却承载着一代人满满的记忆与情怀。

姜昆的相声之路,起始于青春岁月的磨砺。他生于北京,到黑龙江插过队,后来师从马季,凭借《如此照相》初露锋芒。在春晚的舞台上,他更是游刃有余。《虎口遐想》横空出世,开创了电视相声的新潮流;《电梯奇遇》里他一人分饰五角,展现出了精湛的演技;《着急》《楼道曲》等作品,把老百姓生活中的种种状态都呈现了出来。他的相声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作品里蕴含的那些笑与泪,成为大众生活的生动写照。

不过,随着岁月的流转,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进入90年代后,小品逐渐兴起,相声面临诸多挑战。姜昆也遭遇了创作的瓶颈,作品被毙,他也曾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但他心里明白,相声艺术源于人民,也应当回归人民。于是他就像一位苦行僧一般,在艺术的道路上持续探索,通过读书、思考,努力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进入新世纪后,姜昆登上春晚舞台的次数变少了,却开启了新的征程。他开办相声网站、开设研修班,把心血都放在了培养年轻相声演员上。他当选曲艺家协会主席后,推动相声教育走进高等学府。他深知相声艺术要传承、要发展,就得注入新鲜血液,要在时代的浪潮里与时俱进。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春晚上,姜昆会以特别的方式向春晚40年致敬。春晚对于他而言,是艺术的舞台,是成长的见证,更是心中永远放不下的情结。怀旧春晚,百看不厌。40年的相伴,春晚已然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信仰,是亲情与欢乐的象征,是一代人永远的回忆,也是接地气的春晚,承载着人们回不去的童年。有网友说:“我说怎么没有看到当年春晚呢?我刚出生”。还有网友讲:“83年的春晚,我不到百天”。也有网友评论“现在的春晚我很少看,我希望你们能把以前的春晚再播放一下”。更有网友热情地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要定格那个年代了,怀旧春晚,百看不厌”。姜昆与春晚的故事,宛如一曲岁月长歌,在时光中悠悠地传唱着。他用一生诠释着对相声艺术的热爱与坚守,这份执着就如同明亮的灯盏,照亮着相声艺术前行的道路,也温暖着每一个热爱春晚、热爱相声的灵魂。

来源:乘梓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