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调查最新观点 | 小心,你可能也被糖尿病“包围”了

摘要: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发布,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易感群体有哪些?糖尿病和其他常见疾病到底有什么关系?近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研究团队调研编制的《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公众对糖尿病

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发布,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易感群体有哪些?糖尿病和其他常见疾病到底有什么关系?近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研究团队调研编制的《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仍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公众对糖尿病危害的认知明显不足”、“糖尿病高危因素识别存在盲区”、“对糖尿病治疗手段的认知较为片面”等等,均表明在提升糖尿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水平两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糖尿病已成重大健康威胁,公众认知仍显不足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中国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患病人数达到了1.41亿,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不仅如此,从1990年到2021年,中国总体糖尿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伤残调整生命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已经和肾病一道跃升为中国第五大死亡原因。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在已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很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中国医科大学滕卫平团队通过调查全国7.59万名成年受试者发现,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3.3%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其余56.7%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这些数据表明,提高公众对于糖尿病的认知非常有必要。

糖尿病认知——认知度与危险度呈现反比例

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表现形式之一,而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危害则在于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所可能衍生出的各类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足部病变等。根据《报告》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公众除了对体形消瘦、肾脏病变和视力下降这三项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危害,认知率尚可,对于其他类型的,特别是那些死亡风险较高的危害,反而认知不足。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但只有43.0%的受访者知晓糖尿病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由此可见,当前公众对糖尿病的危害并未形成充分的认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的糖尿病易感群体相较其他群体对于糖尿病的认知率反而更低。《报告》中针对“久坐和缺乏体力劳动两个人群是糖尿病易感群体”的调查显示,学生群体和上班群体作为久坐和缺乏体力活动最为明显的群体,他们对“久坐群体为易感群体”的认知率分别为32.25%和40.43%,对“缺乏体力劳动群体为易感群体”的认知率分别为47.74%和50.55%,4项数据均未达到及格线。作为“高风险人群”,上班族和学生党本身并未对自身可能会患有糖尿病具备足够的认知。

《报告》指出,糖尿病易感人群的识别主要有两方面意义:首先,对于个体而言,了解易感人群的特征,将有助于其判断自身风险水平,及时调整干预;其次,从社会化干预角度来讲,当个体了解易感人群的特征,其就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对身边的亲友家人进行判断,作为“重要他者”,推动身边人的及早干预。

糖尿病管理:如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而对于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来说,另一大挑战就是长期的管理治疗。例如,治疗依从性始终是胰岛素治疗的难以迈过的一道坎,频繁的注射扎针,复杂的病程管理等,让未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望而却步,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身心俱疲。

受访者认为,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之复杂,涉及饮食、运动、药物以及定期监测等多个方面。这让他们在执行治疗计划时压力倍增,严重影响了治疗依从性。即使努力遵循医生的建议,但在实际执行中,正常的治疗计划仍会受到如工作、家庭、自身情绪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不做“糖人”,构筑自我健康防线,从血糖监测开始

归根到底,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将血糖稳定在一个合适的区间内,对于患者来说,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日常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和胰岛素的剂量。另外,还需要监测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之一,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血糖监测,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或高血糖事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血糖监测也是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的直接依据。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午夜及其他时间点的随机血糖(尤其有低血糖症状时)。病情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血糖监测的时间及频率: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每周测1天~2天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最好能做到每周4天~7天进行全天血糖监测,每天4次~7次;低血糖风险高的患者要重视午夜血糖、餐前血糖和有低血糖症状时的即时血糖。

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血糖仪种类繁多,首选准确度高的,其次就是操作便捷性最好是能连接手机,符合ISO15197:2013(±15%)国际标准的瑞特血糖仪是糖友们居家自测的好选择。瑞特血糖仪试纸拥有无导线黄金电极横插专利技术,大握柄更易拿取与操作,有效避免试纸折损和血液交叉感染,确保血糖检测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此外,瑞特血糖仪可通过蓝牙链接瑞特健康APP和瑞特个人血糖管理小程序,通过蓝牙同步传输自动记录血糖数据,记录患者7天、14天、30天、90天血糖平均值,甚至还可以与医院进行绑定进入照护区,医生可在医院查看出院患者血糖数据、及时掌握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在线提出随访建议。患者可按照医生所述进行科学控糖,实现更有效的远程照护。

《报告》向我们表明,糖尿病认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乃至社会的医疗负担。不过,正确认识糖尿病只是第一步,对于我国数量超过1亿人的糖尿病“后备军”而言,如何在充分认识糖尿病的基础上,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和应对疾病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未来,瑞特将继续与各位糖友站在一起,通过持续的学习、科学的防治策略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好地应对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

来源:健康导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