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专家委员会为北京义丰湘品餐饮有限公司举行了“中国生态(食材)美食地标餐馆”挂牌仪式,成为北京2025年首批“生态美食餐厅”。将列入国家“十百千生态工程”之一,成为北京“生态美食名城”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农科院老科协农业规划委员会会长、全
近日,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专家委员会为北京义丰湘品餐饮有限公司举行了“中国生态(食材)美食地标餐馆”挂牌仪式,成为北京2025年首批“生态美食餐厅”。将列入国家“十百千生态工程”之一,成为北京“生态美食名城”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农科院老科协农业规划委员会会长、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主任孙建,副主任陈天佑,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何裕建教授,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原产地委员会专家陈小梅、陈思安,四子王旗京邦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怀柔区政协委员东雪,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博士农场代表以及来自全国部分地区生态食材生产、加工供应链代表参加了挂牌仪式。
北京义丰湘品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年丰介绍,餐厅原材料选自全国知名地区的特色生态食材,除了对接本地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博士农场生态食材以外,又对接了中国生态黄酒之都的鄠邑原,以及安徽新河湾生态原产地红薯粉丝等。满足了消费者对餐饮品质与个性化体验需求,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新服务、打通京内外生态食材餐饮供应链,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品质化、特色化、多样化、便利化的餐饮消费需求。下一步,将在全国生态食材专家委员会指导下,依托中国优选、生态特产平台,不断引入国内外更多高品质的特色生态食材,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好食材关、饮名店潮流、丰富京城健康生态美食文化。为推进北京生态餐饮产业发展、以及北京国际美食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孙建介绍,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乡村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文件要求,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鼓励地方传承发扬传统烹饪技艺和餐饮文化,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商务部等9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通知,要求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鼓励各地发布餐饮美食指引,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推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行动方案》的通知,继续贯彻《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的“建成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工作目标,发挥餐饮业繁荣消费、保障民生、稳定就业作用,促进餐饮市场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首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按照国家部署,为与相关单位共同发起了“十百千生态工程”,利用自身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优势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品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品牌,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传递中国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加强地方特色餐饮文化内涵挖掘和保护,讲好中国美食故事,深化中餐文化民间交流。积极引导餐饮领域行业协会加强国际推广与交流合作。挖掘和推广一批优秀的生态食材美食品牌,助力全面绿色转型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
挂牌仪式前,孙建会长一行首先考察了生态餐厅位于怀柔科学城北房小辛庄博士农场生态食材供应基地,该基地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博士农场田园实验室。农场创始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何裕建教授介绍,近年来,由于田间农药化肥除草剂的滥用,农作物的病害越来越严重,而产量、品质和风味却明显下降,水土污染、食品安全令人堪忧。因此农场技术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土壤生态重构综合技术,关注恢复土壤正常的pH值,降低盐渍化,提升有机质,均衡微量元素含量,同时使用组合菌进行生物防治,实现降低农残、增产提质、恢复原有风味等目标。深耕红薯、紫衣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和大白菜、萝卜等常菜种植,农作物产量普遍提升20%以上的同时,口感、风味的改善也得到了产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可,实现了较高的市场溢价。让居民可以吃上放心蔬果,餐桌上的每一口食物都能唤起味蕾的原始记忆,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生态供应链,大家一起享受来自大地的生态馈赠,让中国农业实现生态可循环、可持续,让百姓过上祥和健康的生活。
博士农场配套田园实验室占地200余平方米,建成后将具备开展田间试验、科研、教学、会议等多种功能,实现农作物就地采样,就地研究解决对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为怀柔科学城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示范。农场除了持续抓好科学实验和产品推广,利用微生物技术改良土壤质量,探索化肥减量、农药减量路径,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技术上低成本、易操作、可循环,管理上不打农药、少施肥料,农作物露天种植、自然生长即可实现高产和好品质。与农户和区内食品企业、区外供应链对接交流,把农场打造成一个不设壁垒和边界的共享交流平台,为农户提升农业种植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的现代理念创造机会,为各方面力量汇聚助力乡村振兴牵线搭桥。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何教授的土壤生态重构团队的研究范围以怀柔为中心,已辐射至全国20来个省市,分别在北京、内蒙、新疆、云南、贵州、海南、东北、湖南、福建等地进行了基于土壤修复改良与生物防治的各种地方特色农作物(粮食、瓜果蔬茶、中草药等)田间试验,农产品产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效益显著。
挂牌仪式结束后,孙建还为北京义丰湘品餐饮有限公司举行了《生态食材美食区域公用品牌》赠书仪式,此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题介绍生态食材美食区域公用品牌政策背景、价值意义以及“十百千生态工程”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图书,从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新与价值提升、生态食材美食区域公用品牌评定的逻辑演变、生态食材美食区域公用品牌典型案例、生态食材美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纪事、生态食材美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家谈等多个角度论述。为北京生态食材美食“烹饪名厨、名店、名菜”餐饮品牌工作提供了指导用书。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