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南战争结束半个世纪,有国家在废墟中还没爬出来,也有国家靠这场仗实现飞跃。
《——【·前言·】——》
越南战争结束半个世纪,有国家在废墟中还没爬出来,也有国家靠这场仗实现飞跃。
谁赔光底裤?谁坐着赚钱?答案并不简单。
一场战争,怎么让世界多了3个穷兄弟,又捧出3个经济奇迹?
越南挨的炸弹,比整个欧洲二战时期加起来还多。
美军在越南境内投下超过300万吨炸弹,光是空袭强度,就压垮整个北部工业区。
桥炸断了,路炸塌了,工厂只剩水泥地基。
南方更惨,农田被喷洒“橙剂”,60万公顷森林变成死地,毒素渗入地下水,几十年都种不出庄稼。
战争尾声,北越和南越合并,成了一个国家,GDP却只有12亿美元。
人均GDP连100美元都没摸着,工业体系接近零,教育、医疗、交通全部断层。
将近30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不少是平民。
有的死在村口,有的死在田边,还有的死在走在回家路上,城市空了,农村废了,越南被硬生生打回了原始状态。
再看老挝,被称作“炸弹最多的国家”,可战前它甚至没参战。
美国为了切断“胡志明小道”,把老挝边境当成地毯式轰炸训练场。
200多万吨炸弹,覆盖全国三分之一国土,按人头算,每个老挝人分到1吨炸弹。
炸弹没炸完,问题才刚开始。
到2023年,还有30%的土地藏着未爆弹,农民下地像走雷区,每年都有几十人被炸死或炸伤,孩子在田边玩耍,捡到个金属球,就是命案现场。
耕地缩水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农业停滞,1975年全国家底就1.2亿美元。
人均GDP还不到30美元,连隔壁的贫困线都摸不着边。
再讲柬埔寨,战争边缘的国家,结果成了死亡最多的地方之一。
从1969年起,美军为了扫荡越共在柬边境的藏身点,连续四年狂轰滥炸,50万吨炸弹砸在这个国家头顶。
00万人死于轰炸,占全国人口七分之一,战争直接推倒了原本就脆弱的政府。
随后红色高棉上台,开启四年屠杀,170万人死于监狱、饥荒与劳改。
1979年,柬埔寨GDP只有3.3亿美元,基本上没工厂,没道路,没电网。
工业彻底归零,全国连一条完整生产线都找不到,人均GDP不到50美元,比非洲最穷国家还低。
三国的共同点是,一夜之间失去一切。不是退步,是归零。
同样是战争年代,韩国没挨一颗炸弹,反而送出32万人去了前线,这批人,不是去打仗全义务的。
美国每人每天支付1到7.5美元津贴,干的越危险拿得越多。
八年时间,韩国光这块收入就有9.25亿美元,再加上美军后勤和装备订单,韩国从战争里整出一整条军需产业链。
对越南出口军靴、服装、罐头、通讯设备,出口额高达2.83亿美元。
美国为了“感激”韩国,还提供12亿美元经济援助,贷款+项目扶持。
韩国政府没闲着,这笔钱全投进了工业体系。
斗山开始造军靴,1967年年产500万双,占全球40%;三星拿到军用电子设备订单,学会了线路板和模块装配工艺,后来一步步做到半导体。
战争刚结束,韩国GDP已经涨到138亿美元,是战前四倍多。年增长率突破10%,进入工业化快车道。
这不是捡便宜,是趁乱起飞。
日本也没参战,这场战争,成了经济起死回生的转折点。
美军大本营设在东京横田基地,从服装、药品、电子设备、汽修工具、医疗仪器,几乎所有军用物资都从日本采购。
1966年,日本对美军军需出口达12亿美元,占GDP的5%,一年后涨到17亿。
工厂接单接到爆仓,松下、东芝、索尼,靠这波战时订单,建立了现代制造标准。
日本企业发现,战场用的通讯设备、导航工具、录像机技术,全能改成民用,质量、耐久、标准化都远超当时的家电产品。
1970年代,日本GDP从300亿美元跳到1000亿美元,出口成为第一驱动引擎,制造技术进入世界前列。
这波红利,比经济刺激还直接。
更意外的是新加坡,马六甲海峡是全球贸易要道,越战期间美军舰艇频繁往返东南亚,必须有后勤港口。
新加坡刚建国不久,抓住了这个机会。
1965到1973年,美军在新加坡港口停泊舰艇超1000艘次,维修、补给、补贴加起来,给新加坡带来超50亿美元直接收入。
政府拿这钱做了两件事:扩建港口,升级航运设施。
1970年通过《港口发展法》,投资2亿美元建新码头,引入集装箱运输系统。
同时打造自由贸易区,吸引全球航运公司设立基地,越战没打进新加坡,却把全球船队都吸引过来了。
1975年GDP达62亿美元,人均GDP超2000美元,直接跻身“亚洲四小龙”。
战争毁灭一些国家,也重塑另一些国家。
资源怎么动,位置怎么看,机会在哪儿等,差的就是那一手牌怎么出。
越南战争,不只是炸弹炸完就了结的事,后遗症一拖几十年,像溃烂的伤口。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橙剂”灾难。
美军为了清除越共藏身地带,在越南中南部广泛喷洒“橙剂”——一种含二恶英的除草剂,毒性超强。
总量高达7000万升,渗进泥土、河水、空气里,连下几场雨都洗不干净。
后果蔓延到几代人身上。上百万越南人患上癌症、神经也出现了病变,超过30万名儿童出生畸形。
到了2023年,越南政府仍在给约200万名“橙剂受害者”提供医疗补助,每年耗资超过1亿美元。
几十年过去,被炸的几个国家,有的还在原地挣扎,有的缓慢爬起。
越南最明显,1975年统一之后,靠苏联援助重建十年,结果刚有起色,苏联解体了。
物资断供,计划经济撑不住,国家差点崩盘。
直到1990年代推行“革新开放”政策,引入外资、搞出口加工区,才逐步恢复元气。
2023年,越南GDP达到4300亿美元,算是不小的经济体了,但细看,人均GDP还没超过韩国2000年的水平,相比战后直接起飞的韩国,差了一整代工业积累。
老挝更尴尬,地雷没清完,农业回不去。
2023年,清理未爆炸弹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而进度一年也就0.5%。
这个国家农业人口多,却不敢种地,大批田地空着,只能靠外国援助、旅游和水电卖电。
GDP是158亿美元,人均不到1000美元。这数据不高,但清理炸弹的钱还得每年烧。
柬埔寨的转型略快一些。
经历红色高棉大清洗之后,1990年代开放国门,引入外资、推动旅游业,安哥窟成了摇钱树。
工业体系仍然缺位,技术薄弱,只能靠低成本纺织和服务业。
2023年GDP达到340亿美元,但人均还不到2000美元,贫困人口占比超过20%。
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是,战争之后资源消耗殆尽,人才外流,基础设施毁灭式重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三倍代价。
而当初靠战争掘金的国家,早已完成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全球化布局,差距,不是一代人能追平的。
来源:史论纵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