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局中,瑞德的经历让人感慨万千。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 40 年,历经三次假释申请,前两次都未能通过,直到第三次,那时的他其实已经对假释不抱什么希望了,却意外地打动了评审员,成功获得假释。
一、经典结局回顾
1. 瑞德假释与重逢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局中,瑞德的经历让人感慨万千。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 40 年,历经三次假释申请,前两次都未能通过,直到第三次,那时的他其实已经对假释不抱什么希望了,却意外地打动了评审员,成功获得假释。走出监狱的瑞德,面对外面陌生的世界,心中满是迷茫与不安,毕竟在监狱里待久了,他早已被 “体制化” 束缚。但他还记得与安迪的约定,于是来到了那棵约定好的橡树下,在那里他找到了一个铁盒,里面装着一些现金以及安迪留给他的手写信。信中的内容仿佛给瑞德灰暗的世界照进了一束光,指引着他前往下一站。最终,瑞德根据信上的提示,来到了蔚蓝色的太平洋海滨。在那阳光明媚、风景如画的海边,他与安迪重逢了。两个相交多年、共同经历诸多风雨的老友,再次相见,眼中满是激动与喜悦,他们一起拥抱自由,那画面堪称经典,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也为这部影片画上了一个温暖且圆满的句号。2. 安迪的自我救赎与 “复仇”
安迪本是无辜蒙冤入狱,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开启了一场别样的救赎之旅。他利用一把小小的石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牢房墙壁上悄悄凿洞,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成为了他通往自由的关键。在成功越狱后,安迪还做了两件大快人心的事。一方面,他领走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黑钱,那本就是不义之财,而安迪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身家清白的富豪;另一方面,他收集了监狱长犯罪的证据,并将其告发,让监狱长的恶行暴露在阳光之下。安迪还在监狱长的保险柜里留下了一本圣经,这其中的寓意深刻,仿佛是对监狱长那伪善面目的一种讽刺。安迪的这一系列行为,不仅仅是实现了自我救赎,让自己重获自由,更是对监狱里那些不公和黑暗进行了一种有力的 “反击”,就如同《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让观众在看到结局时,内心满是畅快与欣慰,也深深被安迪的智慧、勇气和坚韧所折服。二、结局所蕴含寓意
1. 希望之光永不灭
在《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局之中,希望之光可谓是贯穿始终,熠熠生辉。安迪蒙冤入狱,身处肖申克监狱这样暗无天日的环境里,四周是冰冷的高墙、森严的戒备以及种种压抑的规则,但他从未让希望的火种熄灭。他凭借着一把小小的石锤,日复一日在牢房墙壁上挖掘,这一挖就是数年,这其中所蕴含的正是对未来、对自由抱有的坚定希望。而瑞德同样如此,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 40 年,被 “体制化” 束缚的他,起初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惧,假释后的生活也满是迷茫。可安迪留给他的那封信以及信中的约定,就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让他有勇气走出迷茫,去奔赴那未知却充满可能的远方。他们的经历向我们传达着,即便生活给予沉重打击,即便身处困境甚至被周围的环境所 “体制化”,但只要心中怀揣希望,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努力,那么终有一天能够冲破黑暗,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远方。这结局里的希望之光,对于每一个在生活中遭遇坎坷、陷入迷茫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强大的精神鼓舞,激励着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要始终相信希望的力量。2. 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肖申克的救赎》结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主人公们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安迪本是生活优渥的银行家,却无辜被关进监狱,自由被无情剥夺,但他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从未有过丝毫减弱。他用多年时间挖通地道,成功越狱的那一刻,在雨中张开双臂,尽情拥抱自由,那画面让人深刻感受到他对自由的向往是如此炽热。瑞德虽然在监狱里待久了,对自由曾变得有些麻木,可当他走出监狱,遵循和安迪的约定,一步步迈向那可能有着自由生活的海边时,其实也是在重新找回对自由的向往。他们面对那高高的监狱围墙、漫长的囚禁时光,始终没有忘记自由的滋味,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逐。影片通过这样的结局让我们看到,自由是多么珍贵且令人向往的东西,无论身处多么艰难的境地,无论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心中有着对自由的那份执着向往,就有可能打破枷锁,重获自由。同时也引发观众深深的思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或许也有着各种无形的 “牢笼” 束缚着自己,而我们是否也能像安迪和瑞德他们一样,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勇敢地去突破、去追寻呢。三、对比原设想结局
1. 开放式结局设想
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中,导演原本是希望设计一个开放式结局,让观众自己去猜想后续的发展。相较于我们所看到的瑞德和安迪在墨西哥海滩上聚首,过上自由生活的团圆结局,开放式结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观感与思考。团圆结局给观众呈现出一种温暖且圆满的感觉,让大家看到希望与自由最终被主人公牢牢握在手中,内心满是畅快与欣慰,也更直白地传达出影片关于希望、救赎以及对自由执着追求的主题。而开放式结局则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了观众,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对影片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的理解,去设想安迪和瑞德之后的命运走向。比如,有人可能会猜测瑞德最终没能战胜 “体制化” 带来的影响,尽管怀揣着安迪的信和约定,却在奔赴海边的途中因为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和迷茫而退缩;也有人会设想安迪虽然成功越狱、告发了监狱长,但在新生活中却始终无法真正摆脱过去在监狱里遭受的阴影等等。这样的结局设定,会让影片整体的氛围更偏向于引人深思、余味悠长,主题传达上也会显得更加隐晦和多元,不同的观众能解读出不同的意味,不过可能就少了团圆结局那种直抵人心的情感冲击力和振奋人心的力量。2. 其他版本设想影响
倘若《肖申克的救赎》采用了其他设想的结局,那对这部影片的各方面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热度方面来看,如果是开放式结局或者其他较为隐晦、不那么圆满的结局,可能在影片刚上映时,受众范围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广泛。毕竟大多数观众走进电影院,还是希望能看到一个相对圆满、符合内心期待的故事结局,这样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影片的受欢迎程度。比如一些经典影片,正是凭借着积极向上、温暖圆满的结局而被大家反复品味、推荐,热度经久不衰。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上,团圆结局使得《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励志之作,它所传递的希望、救赎等主题,通过这个结局深深地烙印在了观众心里,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大家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不要放弃。但要是换成别的结局,可能观众更多地会把它当作一部充满深度、值得反复琢磨探讨的艺术电影,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具有广泛感染力和强大鼓舞力量的大众经典。对于后续的传播来说,经典的团圆结局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和传播,人们乐意去分享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让人感动的故事,口口相传间让影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其他设想结局或许在艺术鉴赏层面会有更高的价值,会在专业影评人、电影爱好者等小圈子里引发更多深度的讨论和分析,但很难像现在的结局一样,跨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所以说,现有的经典结局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与成功之处,是与影片整体风格、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相得益彰的。四、与现实的映照
1. 美国监狱私有化黑暗面
在现实中,美国监狱私有化的背后藏着诸多黑暗面,这与《肖申克的救赎》那美好的结局形成了鲜明反差。美国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大量公共监狱走向私有化,资本的介入让私营监狱变成了一门逐利的生意。为了节省开支,私营监狱会大幅削减管理人员编制,还打通权钱交易脉络,说服政客和法官来充当保护伞,使得囚犯们只能任其摆布。比如,曾经有两名黑心法官恰瓦雷拉和科纳汉,他们利用职权关闭了由县政府运营的公立青少年惩教所,转而支持私营机构建设看守所,并推出所谓的 “零容忍” 政策,对诸多原本没有案底或仅有轻微品行问题的少年儿童从严、从重判罚,仅仅是小额偷窃、横穿马路、旷课逃学,甚至在学校抽烟等行径都可能被定罪量刑,最年幼的 “少年犯” 甚至只有 8 岁,而这两名法官则从两家监狱收取高达 280 万美元回扣。还有像美国克拉克县监狱,发生过男囚犯贿赂狱警,仅用 1000 美元就买下女囚牢房钥匙,导致 28 名女囚犯惨遭侵犯的恶性事件。而这样的丑闻并非个例,关押着 750 名囚犯的美国都柏林联邦女子监狱,也曾被曝光长期性侵囚犯,监狱长、维修工头、惩教人员全都参与其中,5 年时间里不断有受害者投诉却被压下。数据也直观地反映出问题严重性,据 2011 年的统计,美国监狱系统中关押了 224 万人,占世界监狱总人口的 22%,可当年美国总人口只占世界的 4.4%,且 2015 年的统计显示,约有 7000 万美国成年公民至少被警察逮捕过一次,并可能终生背负犯罪记录。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有太多像安迪一样 “无辜” 的人被关进监狱,失去自由。而电影结局里安迪重获自由、坏人得到报应,就承载着人们对公正、对自由的强烈期盼,它像是黑暗现实中的一束光,让人们在残酷的真实世界外,还能从影片中寻得一丝慰藉与希望。2. 引发的现实共鸣
《肖申克的救赎》结局之所以能让众多观众产生共鸣,是因为其所传达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太常见了。影片中深刻展现了 “体制化” 对人的影响,像老布在监狱服刑 50 年后获得假释,可他早已从思想到灵魂都被监狱制度固化,面对外面完全陌生的世界,他感到恐惧、无所适从,最后竟选择自杀。瑞德同样如此,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 40 年,起初假释后对外面世界满是迷茫,若不是安迪留给他的信和约定,他或许也很难迈出走向新生活的那一步。而在现实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没有被 “体制化” 的时刻呢?比如长期从事一种工作,习惯了固定的模式和环境,一旦面临改变,就会陷入不安与焦虑,害怕去适应新的节奏、新的人际关系等。同时,人们对自由和希望的向往也是共通的。安迪身处暗无天日的肖申克监狱,却凭借一把小锤、日复一日地挖掘,始终怀揣着对自由的坚定渴望,最终成功越狱。这种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让观影的我们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 “无形牢笼”,可能是来自生活的压力、困境,或是他人的期待等,但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着能冲破束缚,去拥抱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所以电影结局所展现出的冲破 “体制化”、重获自由的画面,才会深深触动观众的内心,让大家感同身受,也彰显出这部影片结局在现实层面的深刻价值,激励着大家即便来源:尤菲爱电影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