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群英聚云端,共探CAR-T发展新篇 | 诺未来,达CR会议第一期圆满召开!

360影视 2024-12-15 19:45 4

摘要:2024年12月12日,由药明巨诺主办的诺未来,达CR会议第一期圆满落幕。会议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施菊妹教授与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闸新医院王椿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集结国内优秀血液肿瘤专家,开展有关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的主题报告

导言:

2024年12月12日,由药明巨诺主办的诺未来,达CR会议第一期圆满落幕。会议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施菊妹教授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闸新医院王椿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集结国内优秀血液肿瘤专家,开展有关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的主题报告与讨论,推动血液肿瘤细胞治疗领域的蓬勃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更佳的生存获益。医脉通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开场致辞

会议在王椿教授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王教授表示在淋巴瘤的治疗领域,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仍有40%-50%的患者面临疾病复发的困境。近年来包括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前沿疗法不断涌现,为此类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然而,CAR-T细胞治疗也面临着细胞采集的困难等挑战,希望借此平台,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分享经验,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CAR-T细胞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王椿教授致辞

01 CAR-T细胞疗法:革新R/R DLBCL治疗领域,开启希望新篇章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林教授从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2线挽救治疗的现状、挽救化疗失败的3线+治疗选择和CAR-T细胞治疗在2线挽救治疗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CAR-T细胞治疗在R/R DLBCL患者中的应用。2线挽救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为适合移植的R/R DLBCL患者提供了一定的治愈机会,但仅50%患者可从2线挽救化疗中获得应答,并有机会接受下一步的ASCT治疗。研究发现影响2线挽救治疗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原发难治、IPI预后评分差、特定的结外部位受累、MYC重排、MYC和BCL2双打击等,需探索积极的治疗策略。而接受过3线以上治疗的患者更难获得治疗应答,预后极差。目前3线治疗方案众多,但仍无标准治疗方案。传统靶向治疗方案的完全缓解(CR)率低于50%,无法实现深度缓解,患者终会面临复发/进展的困境。RELIANCE研究表明瑞基奥仑赛在3线治疗中疗效优秀,可使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获得更长的OS获益。即便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无法获得治疗应答,发生疾病复发/进展,仍可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和新药进行后线治疗。

郭晔教授主持

刘林教授作报告

会议讨论环节由郭晔教授主持,并特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海格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贾新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程志鹏教授就TP53异常的DLBCL的治疗策略、R/R患者的CAR-T联合治疗方案、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治疗心得与建议、患者的既往治疗方案与线数对其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影响等进行了热烈且富有深度的探讨。通过此番交流,不仅深化了对这类复杂疾病治疗的理解,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洞见与灵感。

讨论环节

02 CAR-T细胞疗法引领R/R B-NHL患者迈向长生存新纪元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魏永强教授的主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郭绪涛教授进行了题为“CAR-T细胞治疗在R/R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应用进展”的专题报告。作为一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CAR-T细胞治疗发展迅速,目前研究和发展最成熟的是第二代CAR-T,而共刺激域的引入使第二代CAR-T在功效上有了质的突破,临床前研究显示第二代CAR-T细胞的共刺激域结构4-1BB在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优于CD28共刺激域。

正是基于以上疗效和安全性优势,CAR-T细胞治疗显著提升了R/R B-NHL的临床获益,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RELIANCE研究表明3线以上中国R/R LBCL患者接受瑞基奥仑赛治疗后4年总生存(OS)率达66.7%。同样在接受过3线以上中国R/R FL患者中,瑞基奥仑赛亦展现了良好的疗效,治疗3个月总缓解率(ORR)和CR率分别为100.0%和85.2%;而在接受过3线以上中国R/R MCL患者中,瑞基奥仑赛同样带来了令人瞩目的疗效,治疗后最佳ORR为81.4%,CR率达67.8%。此外,联合治疗也是当前优化CAR-T细胞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探索方向,并已进行了诸多研究,如放疗桥接CAR-T细胞治疗可改善高风险R/R LBCL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率,ASCT联合CAR-T细胞治疗可为R/R DLBCL带来深度且持久的缓解等。

魏永强教授主持

郭绪涛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由魏永强教授担任主持,特邀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张文君教授、上海市瑞金医院许晓倩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晓曦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冯佳教授围绕放疗时间与剂量的灵活调整策略、CAR-T细胞治疗后维持方案的选择、4-1BB与CD28共刺激结构域的CAR-T细胞治疗选择的经验分享、CAR-T细胞治疗联合ASCT方案的患者筛选标准、探索CAR-T细胞治疗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的创新方案等数个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互动,通过此番智慧的碰撞,为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带来了丰富的学术盛宴与深刻的启示。

讨论环节

03 临床实践证明CAR-T细胞疗法使R/R LBCL患者实现持久缓解与长期生存

魏永强教授的主持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薛丽琼教授带来了一例接受CAR-T细胞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病例分享。患者因胸闷等症状就诊外院,经检查后确诊为PMBCL。通过6疗程R-CHOP治疗后,前纵膈肿块缩小,不均匀代谢增高,仍具有肿瘤活性;后行局部放疗,但疾病仍进展;患者后又接受3疗程帕博利珠单抗联合ICE方案,但PET-CT显示治疗后残余肿瘤仍有活性;最后患者入组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回输后1月,PET-CT结果显示治疗后部分代谢缓解(PMR),18个月PET-CT结果提示治疗后完全代谢缓解(CMR),2年后患者依旧处于CMR状态。

上述患者经历多线治疗后仍处于R/R状态,最终入组RELIANCE临床研究。作为一项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关键性的临床研究,RELIANCE旨在评估瑞基奥仑赛治疗既往接受过多线(≥2线)治疗的中国成人R/R 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结果显示最佳客观缓解率为75.9%,CR率为51.7%,中位OS未达到,4年OS率为66.7%。上述结果表明CAR-T细胞治疗可使R/R LBCL患者获得良好且持久的缓解以及长期生存获益。此外,在联合治疗方面,新型多靶点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联合其他治疗(PD-1单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值得未来进一步探索。

魏永强教授主持

薛丽琼教授作报告

讨论环节由魏永强教授担任主持,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肖希斌教授、上海曜影医院周莉莉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回军教授以及浙江省肿瘤医院陈曦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并就“常规治疗中是否实施中枢预防性治疗、CAR-T细胞治疗后免疫维持方案的选择以及针对PMBCL患者,应如何制定和优化治疗方案”展开讨论。各位专家各抒己见,为在场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与思路。

讨论环节

主席总结

王椿教授表示,CAR-T细胞治疗已在各中心应用,与会者汇聚于此分享经验。除从CAR-T细胞的研究着手改进外,临床医生还需从自身角度出发,针对现有治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例如包块较大,治疗效果可能不佳的情况,探索如何改进和优化治疗方案。此时,是否需要加入放疗,以及放疗的时机均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关于是否采用联合治疗也需深入探讨,随着实践的增多,相信各中心的经验将更加丰富,在后续的治疗中亦会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施菊妹教授在总结中提到,非常荣幸与王教授共同主持本次会议,感谢主办方提供的宝贵机会。通过今日的学习交流,各位专家积极参与、深入讨论,为临床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王教授所言,通过此次交流,与会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处理疑难病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造福于更多患者。

王椿教授、施菊妹教授作会议总结

编辑:Cirrus

审校:Irena

排版:Cherry

执行:Cherr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