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庄重威严的法庭之上,在错综复杂的案卷之间,在情法交织的调解桌前,一位80后女法官以忠诚信仰为舵,以精湛业务为帆,在守护公平正义的航程中破浪前行。她,就是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齐东妍。
在庄重威严的法庭之上,在错综复杂的案卷之间,在情法交织的调解桌前,一位80后女法官以忠诚信仰为舵,以精湛业务为帆,在守护公平正义的航程中破浪前行。她,就是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齐东妍。
千案淬刃:坚守“铁案”信仰
作为一名长期在刑事审判一线淬炼成长的青年法官,齐东妍深知,刑事审判关乎生命与自由,责任重于泰山,每一起案件都要经得起法律与历史的检验。担任法官以来,她严把证据、政策关,承办各类案件千余件,无一被改判、重审,办结的死刑案件核准率达100%,审判质效连年位居省法院前列。这份完美答卷背后,是对证据链条近乎苛刻的推敲,是对裁判论理极端严谨的打磨。
百炼成钢:锻造类案标尺
作为刑一庭副庭长,齐东妍不仅是个案审判的“质检员”,更是全省刑事审判规范化建设的“领航员”。三年来,她总结裁判经验,牵头或参与制定涉未成年人审判、醉驾案件办理、证据标准、量刑规范等省内文件10余件。 2024年,在牵头制定两高《量刑指导意见(二) 》实施细则时,她协调三级法院、检察机关4次征求意见,5易其稿,历经专业审委会2次专题审议,最终将30个罪名纳入量刑规范体系 ,为吉林刑事审判树立精准标尺,让“类案同判”从理念走向实践 。
十分用情:传递司法温度
审判台,不仅是明断是非的场所,更是修复创伤、弥合裂痕的港湾。齐东妍在审理蔡某故意杀人案二审时,面对两个破碎家庭和一双孤苦儿女,她敏锐洞察案件源于家庭矛盾。以亲情为纽带,她五次驱车奔赴桦甸调解,以亲情为桥梁化解被害人家属心结;当调解因丧葬费缺口濒临破裂,她促成被告人亲属分期履行。尘埃落定后,她持续关注两个孩子的学业与心理康复,让司法温度彰显在每一个举手投足之间。
一心为民:守护祖国未来
齐东妍将青少年审判视为“特殊使命”。她创建涉未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用判后回访为抑郁少女点亮心灯;她更以司法建议延伸保护半径,针对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痛点,向教育、民政部门发出多份建议书,其中涉未司法建议获省级领导签批肯定,被评为“全省法院年度优秀司法建议” ;在普法前线,她走进校园讲授“刑事责任年龄红线”,用真实案例告诫青少年:“宽容绝非纵容,法律底线不容触碰”。在她看来,守护青少年就是在法治土壤播下未来的种子。
结 语
从死刑复核的“最后一关”到校园普法的“最初一公里”,从规范量刑的“毫米刻度”到矛盾化解的“情感天平”,齐东妍用专业与温度诠释新时代青年法官的立体画像。正如她在办案札记中所写:“审判权的行使不仅是定罪量刑的技艺,更是修复社会裂痕的良方。” 在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征程上,这位青年法官正以挺膺之姿,赴法治之约 。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