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茶壶这么方便,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抵制?背后原因让人恍然大悟

摘要:那一年的某宝1111,仍旧是很火很火的,火到某三线茶叶店刷单,一不小心把自己刷成了茶叶类目第一。

​《1》

最早知道焖茶壶,是在大约四年前。

那时候口罩的事情刚开始,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深重。

那一年的某宝1111,仍旧是很火很火的,火到某三线茶叶店刷单,一不小心把自己刷成了茶叶类目第一。

明眼人一看,都会吓到,什么时候轮到它出头了。

现在回过头去看,就可以发现,曹老说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这件事上,完整地展示了端倪。

这家店之所以把自己刷成了茶叶类目第一,一方面是因为他想在那一年大大发力,提高一下自己在业内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则是业内的其它茶叶店,都没有在那一年的某宝1111刷单,或者是减少了在刷单方面的投入。

春江水暖鸭先知,也许,大家已经在口罩初起时,便感受到了它隐藏的巨大危机,从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藏道守拙,静观其变。

只有这家把自己刷成第一的店,尚且沉醉在往昔的繁花盛景里,不知道未来的路上,已经荆棘丛生。

《2》

焖茶壶便是这家店当年在某宝1111刷单的时候,炒到爆火的一款器具。

当时炒作它的时候,给它定下的titlle是:老白茶专用焖茶壶、小青柑专属焖茶壶。

有了这样的名头,这款焖茶壶便开始人手一把起来,风行起来。

说实话,在当下的茶圈里,虽然工夫茶泡法已经流行了这么十几二十几年,不算短的一段时光了,但不适应盖碗泡茶、不适应小杯喝茶的茶友,仍然占据着庞大的数量。

这部分茶友因为诸如“盖碗烫手”、“盖碗易碎”、“盖碗太小不够分”等等杂七杂八的因素,而拒绝使用盖碗,或是尽可能不使用盖碗。

然,他们又有强烈的喝茶的需求。

同时,他们也知道七十年代那种大搪瓷缸泡茶叶的喝茶习惯已经过时了,显得粗糙,不上档次。

于是,这只横空出世的焖茶壶,便暗合了这帮潜意识里抵制使用盖碗的茶友的心意——它是当下刚推出的新品,虽然它的骨子里就是一只“保温瓶”,功能不新,但抵不住它的名头崭新,属于新时代的新喝茶理念。

SO,他们将焖茶壶迅速被收入囊中,开启了自我意识中的,茶器新时代。

《3》

按上述营销路线来走,其实焖茶壶应该还有十几年的无限风光日子可过。

哪怕不能像盖碗那样从大清起一走进流行的赛道就不曾退出,但至少也应该比飘逸杯强吧——至少这只不知道飘逸从何而来的杯子,也曾经占据国人的茶桌长达十数年的光景,直到人们对塑料的抵制思想渐渐明晰,它才不甘不愿且并不彻底地退出了茶具市场。

尤其,按照小青柑的火热程度,专为焖泡小青柑而生的焖茶壶,无论如何也应该与小青柑共进退,共存亡才是。

毕竟老祖宗说过了,苟富贵,莫相忘。

然而,焖茶壶,当下大家都不太愿意用它了。

去朋友家,去客户家,总会发现,焖茶壶不见了,不是去了厨房成为保温瓶,就是束之高阁,“姑俟异日观”。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曾经一骑绝尘的茶具界新秀,销量断崖式下跌,折戟沉沙,自绝于茶友的呢?

大致原因,应该有两个。

一是,它的功能原理,不适合泡茶。二是,它的品质,实在是良莠不齐。

《4》

先来讨论第一点。

焖茶壶的功能,为何不适合泡茶呢?

根结点,就在这个“焖”字上头。

焖,是一种食物的烹饪方式,它的使用较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鱼、虾、鸡、鸭、牛肉羊肉猪小排....

这些食物,如果清蒸,不太容易熟,也不太容易入味;如果水煮,火候难以把握,容易煮得太硬太柴,咬起来磕牙.....总之都不好吃。

不知道哪朝哪代的哪位聪明的厨师,发明了焖,这种为后世传诵千年的烹饪方式,大大解决了不适合蒸又不适合煮的那些食物的烹饪问题。

蒸不熟,又煮太硬的食物,不如延长煮的时间,用恒定的文火,慢慢去炖它,不用太多水,小火慢煨,时间一长,皮酥肉烂,骨肉尽皆入味,吃起来入口极化,十分美味。

这种方式,就叫做,焖。

所以,“焖”与“煮”,与“蒸”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利用长时间的恒定温度,去把食物加热至熟烂。

但,这种长时间的恒定温度让食物变熟的方式,焖,它适用于肉类,却不适用于青菜。

青菜要吃的就是它的鲜与嫩,若长时间一焖,那青菜便变成了黄菜、红菜,如一团烂泥,口感软烂,筋膜毕现,难吃得紧。

与青菜们同为植物叶片的茶叶,其实也并不适合用“焖”这种方式来对待它。

茶叶要喝的,也是鲜,是嫩,是爽口,是醇厚,却不是软、烂、苦涩、煞口。

哪怕是老白茶,它虽然老了,它的鲜爽感却仍然是存在的——茶叶当中呈鲜爽感的物质是茶氨酸,如果它没有了,这茶还有喝的价植与存下去的必要么?

扔掉为宜。

是以,会把一款好好的鲜爽感绝佳的老白茶,给焖得不鲜不爽,让茶氨酸大量跑掉,这把焖茶壶,也只能被束之高阁了。

害茶之壶,不必留着。

《5》

焖茶壶被淘汰的第二个因素,跟飘逸杯被淘汰的根本性因素,是一样一样的。

那就是,当焖茶壶风生水起,成为茶界的网红之后,它的品质,便不再被保证了。

那些重利的商人们,一看焖茶壶火了,便开始疯狂地生产焖茶壶。

原来日产五百把的,开足火力,日产五千把。

原来只有一条生产线的,砸下重金,新开三条生产线,全力生产焖茶壶。

势必要将市场占为已有才算。

连那些从前只生产别的产品的厂子,一看焖茶壶火了,再被“同村的二狗子卖焖茶壶狂赚一个小目标”这种无知虚构的新闻煽风点火一下,也放下手上虽然盈利却不厚利的生产线,扎进了生产焖茶壶的大军里。

是以,曾经有一段时间,焖茶壶的产量,飞速冒进,去某宝一刷,天啊,整屏都是焖茶壶。

同一个款式,同一个容量,同一种颜色,能找到几百家店铺。

甚至连价格都一模一样。

完全无从挑选,眼都花了。

商业法则中最朴素的一个原理就是,当大家一窝蜂地上赶着去做一种产品的时候,只会导致这种产品过度饱和,产量过剩,接下来,为了清库存,为了减少资金压力,就是打价格战的时候了。

商品同质化过高,市场供过于求,厂家一起短视的时候,只有价格才是王道。

焖茶壶开始疯狂降价了。

但是,越降,消费者越不买。只能再降。一降再降,降到无法再降。

退无可退的时候,只能偷工减料,以保住极少的那一点利润。

大量的假劣焖茶壶,便是在这时候,涌入了各大直播间,各大品牌店。

成为买茶赠送的首选茶具,靠着它,那些卖不动的劣质茶,又重新焕发了一轮生机。

但是消费者不傻。

大家渐渐发现,焖茶壶焖出来的茶汤,若太浓,喝久了胃不舒服;若太淡,又喝不出老白茶的鲜香醇爽。

虽然方便,省下了泡茶的工夫,却实实在在地,无法把一款老白茶真正的美好,给完美地展示出来。

焖出来的只是一杯略带茶味的“水”,却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汤水醇厚、花香袅袅、诸香纷至沓来、可溶性胶质物完美包浆的,茶汤。

尤其,那些价格低廉到简直无法言说的焖茶壶们,焖出来的茶汤竟然还有丝丝金属味,铁锈味,铜臭味....的时候,茶友们慌了。

再便宜的价格,与身体的健康相比,孰轻孰重,但凡是个成年人,都是分得清的。

《6》

于是曾经风光一时的焖茶壶,走向了末路。

疯狂上马,品质低下,同质化严重...明面上看,是这些因素导致了焖茶壶的没落。

但实质上,焖茶壶的“焖”这一功能不适合茶叶,才是重中之重。

喜欢用焖茶壶的大多是中老年茶友。

而焖出来的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碱含量严重超标,这样大量的咖啡碱,年轻人能抗得住,其它年龄段的人呢?

心脏不好的人呢?

不敢细想。

望诸君,珍惜生命,远离焖茶。

幸好,市场已经帮我们做了最好的选择。

来源:小陈茶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