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美国人抓了一只翼龙,拍下了照片,毫无“PS”痕迹

360影视 2024-12-15 23:07 8

摘要:翼龙的双翼由骨骼、皮肤和肌肉构成,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与鸟类的飞行方式有所不同。翼龙分为喙嘴翼龙亚目和翼手龙亚目两个亚目,然而,由于翼龙化石记录并不完整,其谱系也并非十分清晰。

翼龙是生活在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末期的飞行动物,它们既不属于恐龙,也不属于鸟类,更像是会飞的蜥蜴

翼龙的双翼由骨骼、皮肤和肌肉构成,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与鸟类的飞行方式有所不同。翼龙分为喙嘴翼龙亚目和翼手龙亚目两个亚目,然而,由于翼龙化石记录并不完整,其谱系也并非十分清晰


翼龙的体型差异极大,从翼展超过10米的大家伙到比人还小的种类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白垩纪晚期,鸟类逐渐崛起,翼龙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小型翼龙灭绝,仅有大型翼龙得以继续生存。回到这场争议本身,近期美国出现的一系列翼龙照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中,一张拍摄于1864年的神秘照片尤为引人关注。

在这张照片中,六名身穿内战时期服装的人正围着一只巨大的、酷似翼龙的“鸟”。照片中的前方有四人坐着,其中两人手持枪械,仿佛这只“鸟”是刚被猎杀的猎物。


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和广泛关注随着这一消息的扩散,更多疑似翼龙的照片也相继被曝光。2000年,FOX电视台的REAKYLINKS栏目曾播出过一张照片,画面中一只疑似翼龙的动物横尸田野,七名手持步枪、身穿内战时期服装的人站在后面,其中一人还将左脚踩在这只可怜的动物身上。

另一张据称拍摄于1864年美国内战时期的照片显示,一队士兵发现空中有一只“巨鸟”,并将其击落这只“巨鸟”的翼展接近10米,体型与无齿翼龙相似,但大小接近风神翼龙


这些照片的出现,让人们对翼龙是否真的存在于美国内战时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面对这些备受争议的照片,美国著名科学作家、动物学家卡尔·舒克博士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毕竟,这些照片来自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而翼龙这种生物确实曾在地球上生活过,但在6500万年后再次出现,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于是,舒克博士开始对这些照片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一番努力查找,舒克博士在2015年12月的《True West》杂志上找到了这些照片的原始出处。原来,这些照片的原创作者是来自英国伦敦克罗伊登的著名插画艺术家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

史密斯在Flickr上发布的相关图片信息中,还曾调侃道:“听说我的那版著名的‘失落’雷鸟照片被发表在了19世纪末墓碑报上。”至此,这些奇怪翼龙照片的真相似乎逐渐明朗起来。

在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早期底片后期处理的照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那个时代,虽然没有现代的电脑技术,但人们通过“暗房技术”,同样能够对照片进行精心制作。

一些看似真实的照片,其实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结果。比如,有的照片中的人物和场景经过处理后,几乎完全改变了原本的模样。


这种早期的“暗房技术”与现代的Photoshop有着相似之处。在二战期间,就有许多照片都经过了这种技术的“加工”

其中一张照片,是以1893年亡命之徒约翰·桑塔格的死亡为基础,添加了翼手龙的尸体。至于这张照片的制作时间,至今无法确定,它可能是愚人节的玩笑,也可能是亚利桑那州墓碑镇或美国西南其他地方的纪念明信片素材。

在美国历史上,“雷鸟”传闻颇为神秘。据说这种巨大的鸟类能够抓起人类飞向空中,并且留下了许多照片。

然而,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照片中的“雷鸟”并非真实存在。有些照片是将现有鸟类如鹳经过加工而成,而有些则是人为制造的,就如同北美著名的加的夫巨人事件一样


这些传闻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在科学的审视下,其真实性便大打折扣。从地质历史的角度来看,美洲确实曾经存在过巨型鸟类。6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阿根廷巨鹰曾在这片土地上翱翔。

这种巨鹰体重高达70至150千克,翼展达到7米,几乎与一架塞斯纳飞机相当不过,它们的飞行能力相对较弱,通常需要在山上借助气流起飞,然后返回高山


一旦在平原上降落,起飞将变得极为困难此外,还有距今1500万年前的桑氏伪齿鸟,其体型与阿根廷巨鹰相仿,但体重略轻

然而,这些巨型鸟类如今都已经灭绝。现今北美最大的飞行鸟类是安第斯秃鹫,翼展可达3米,体重最大可达15千克。


虽然它们可能有能力抓起幼童,但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地质史上的美洲巨鸟,见证了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和变迁,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总之,关于美国内战时期是否存在翼龙的争议,随着对这些照片的深入调查,真相逐渐被揭示出来。这些看似神秘的照片,最终被证明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结果,而非真实的记录。

来源:濮达咨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