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日式刺身、韩国生章鱼,到意大利生火腿与黎巴嫩牛肉泥,世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食传统。少了火候干预,这类冷冽清爽的料理,多了一份坦率与直接,让人得以真切感受食材的原貌。
从日式刺身、韩国生章鱼,到意大利生火腿与黎巴嫩牛肉泥,世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食传统。少了火候干预,这类冷冽清爽的料理,多了一份坦率与直接,让人得以真切感受食材的原貌。
生食牛肉,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在欧洲餐桌上,其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饮食方式。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来自法国的鞑靼牛肉(Steak Tartare)。
鞑靼牛肉(Steak Tartare)是什么?
鞑靼牛肉是一道经典的法式料理,以新鲜生牛肉细细切碎,拌入酸豆、洋葱、芥末、香料和橄榄油,最后打上一颗生蛋黄拌匀。口感滑顺浓郁,既有肉的鲜美,也带着层次丰富的辛香。
这道多半作为开胃菜登场的料理,迷人之处在于它几乎不经加热,完全仰赖食材的新鲜与质地。透过简单却讲究的调味手法,让生牛肉展现出细腻、鲜活的风味,也让这道菜成为许多饕客心中的经典。
为什么叫 Tartare?
Tartare 原本源自「鞑靼人(Tatars)」—在欧洲历史文献中,常用来泛指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带有一种异域风情或粗犷生活的想象。
19世纪末,法国餐厅推出名为steak à l’Américaine(美式生牛排)料理,常搭配塔塔酱上桌。随着风味调整、酱料逐渐淡出,料理焦点回到生牛肉本身,Tartare也成了不经烹调、强调调味的生食料理代名词,并发展出各式鱼类与海鲜塔塔的多元版本。
鞑靼牛肉的传说
Steak Tartare有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说:鞑靼人在长途行军时,将生肉夹在马鞍与马背之间,利用骑乘时的压力与摩擦使肉质变软,再直接食用。
尽管这段故事多被认为带有夸张成分,但它仍为这道料理增添了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想象。
比较接近现代的鞑靼牛肉版本,最早是由法国名厨奥古斯特・埃斯科菲(Auguste Escoffier)在19世纪末的经典著作中正式记录。
他将这道源自民间的生肉料理,命名为Beefsteak à la tartare(塔塔风味牛排),并将其归类为法式料理中的一种「冷食开胃菜」,为这道生牛肉料理奠定了现代形式与定位。
有趣的是,当时鞑靼牛肉所使用的原料并非一定是牛肉。
在19世纪的法国,因战争与经济因素,牛肉曾一度短缺,马肉成为不少家庭与餐厅的替代选择,巴黎甚至设有专门贩售马肉的肉铺。随着社会稳定与牛肉再度普及,才逐渐转为使用牛肉的版本,成为现今餐厅常见的样貌。
鞑靼牛肉怎么做?
想做一份经典的鞑靼牛肉,第一个关键是「刀工」而非「机器」。
牛肉不能用绞肉机处理,否则容易释出过多肉汁、口感变糊。多数主厨会选用牛臀肉或菲力等瘦嫩部位,亲手切成细丁,保留肉质的弹性与温润口感。
将切好的牛肉与酸豆、洋葱、芥末酱、伍斯特酱(Worcestershire sauce)混合,部分版本也会加入些许辣椒或塔巴斯可酱(Tabasco),提升风味的层次。
调味时讲究咸味、酸度与微辣的平衡。拌匀后将牛肉盛盘,中间挖个小凹槽,轻轻放上一颗生蛋黄,有些人则会搭配烤得酥脆的法国面包或脆饼,一起入口。
来源:murasaki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