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 年深秋的北京林业大学对面,“流行前线” 格子铺的白炽灯滋滋作响。24 岁的王宁踩着人字梯,正给最后一个空置格子贴上招租广告,帆布围裙口袋里还露出半截计算器 —— 这 60 平米的小店被切割成 80 个格子,每月稳赚 3 万租金,连隔壁奶茶店老板都笑他
2009 年深秋的北京林业大学对面,“流行前线” 格子铺的白炽灯滋滋作响。24 岁的王宁踩着人字梯,正给最后一个空置格子贴上招租广告,帆布围裙口袋里还露出半截计算器 —— 这 60 平米的小店被切割成 80 个格子,每月稳赚 3 万租金,连隔壁奶茶店老板都笑他 “躺着数钱的人生赢家”。
一、货架上的秘密信号
某天傍晚打烊时,王宁蹲在货架前盘点库存。指尖划过滞销的手机壳,突然顿在角落里的日本潮玩盲盒上 —— 那是他上周随手进货的新品,标价 88 元的小熊玩偶,竟比 30 元的卡通贴纸更早售罄。玻璃柜台映出他皱起的眉头,货架间浮动的光影里,他想起白天那个扎马尾的女生:对方举着 Molly 公仔反复端详,最后咬咬牙掏出学生证付款,嘴里嘟囔着 “这月又要吃土了”。
“实用主义要过时了。” 王宁突然对着空荡荡的店铺说了句。他翻开记账本,发现最近三个月,单价超百元的潮流玩具虽销量不多,却贡献了近 40% 的利润。窗外的寒风卷着枯叶拍打着玻璃,而他的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全新的商业版图。
二、20 万换来的 “疯狂门票”
当王宁把卖掉格子铺的决定说出口时,父亲手里的茶杯重重磕在茶几上:“大学城的铺子,多少人挤破头想盘!你非要去搞什么‘潮玩’?” 母亲则抹着眼泪念叨:“隔壁老李家儿子考了公务员,多安稳……”
王宁沉默着掏出手机,翻出在香港旺角拍下的照片:年轻人裹着厚外套,在零下 5 度的寒风里排着长队,只为购买限量版 Bearbrick。“爸,您看这些人眼里的光。” 他指着屏幕上玩家高举玩偶欢呼的画面,“这不是玩具,是年轻人愿意为之买单的精神寄托。”
2010 年初春,揣着 20 万现金的王宁站在五道口的 15 平米小店前。斑驳的墙皮还沾着前任租户留下的海报残片,他却笑着对合伙人说:“咱们要在这里,建起一座属于年轻人的‘快乐王国’。”
三、从 “倒爷” 到 “造梦师”
创业初期的王宁堪称 “空中飞人”。凌晨三点的东京成田机场,他拖着塞满样品的行李箱赶最早一班地铁;香港玩具展上,他操着蹩脚的粤语和设计师谈合作,喉咙发炎说不出话就掏出写满需求的便签纸。某次为争取独家代理权,他在酒店大堂等了对方整整 6 个小时,最后用诚意换来设计师的一句:“就冲你这份执着,合作!”
2017 年,盲盒模式的推出彻底点燃市场。当第一批顾客拆开 Molly 盲盒时惊喜的尖叫在店内回荡,王宁躲在收银台后偷偷抹了把汗 —— 这个孤注一掷的决定,终于迎来了爆发时刻。
四、天价 Labubu 背后的野心
2024 年,Labubu 所在的 THE MONSTERS 系列营收狂飙 726.6%,直接贡献了泡泡玛特 23.3% 的总收入。而今年,一款 Labubu 藏品以 108 万天价成交的消息冲上热搜,网友们惊叹 “玩具比房子还贵” 时,王宁却在年度发布会上说出了更惊人的计划:“我们要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收藏自己的梦想。”
站在泡泡玛特总部顶层的落地窗前,王宁摩挲着创业初期那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 “断舍离” 三个字早已被翻得起了毛边。楼下的街道车水马龙,而他知道,当年那个放弃 “铁饭碗” 的决定,不仅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更打开了中国潮玩文化的全新篇章。
来源:红豆在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