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发区各中小学将劳动实践融入育人全过程,深耕劳动教育“真题真做”模式,将课堂搬进“校园农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让孩子们在出力流汗中体验农耕文化、感悟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磨炼意志的良好品质,描绘出劳动教育的崭新图景。
开发区各中小学将劳动实践融入育人全过程,深耕劳动教育“真题真做”模式,将课堂搬进“校园农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让孩子们在出力流汗中体验农耕文化、感悟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磨炼意志的良好品质,描绘出劳动教育的崭新图景。
走进通辽红军小学“井冈山”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各年级有序进行农事操作,同上一堂劳动实践课。五年级的同学在菜地里为黄瓜苗搭架、绑蔓,二年级的同学将写满读书心得和励志格言的卡片挂在自己认领的植物上,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学生们完整参与种植、管理、观察全过程,真切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我现在变得更加独立自主了,可以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叠被子,每天早上起床就整理好,感觉自己很能干。”通辽红军小学二年十六班学生安迪说。
“通过这些劳动实践,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树立了劳动意识,提升了劳动素养。我们每年举办小红军生活本领大练兵,就是希望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们看见自己的成长,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辽红军小学综合学科教研副主任李妍说。
寓教于“耕”的实践,不仅让劳动教育扎根校园、融入生活,更在开发区学子心中播撒下热爱劳动、崇尚自然的种子。在开发区辽河中学,“一班一田”模式点燃了学生们的劳动热情。劳动实践基地的大棚内,播种、照料、采摘时令蔬菜是学生们熟悉的功课,学校还创新将劳动教育与财商启蒙相结合,学生们将收获的蔬菜分类整理、合理定价,在“校园小市场”进行售卖。从播种、管护到收获、销售,全链条的亲身体验让“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变得真实可触。“从春天的平整土地、播种到拔草、摘菜、售卖,亲自品尝了绿色蔬菜,让我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在无形中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辽河中学八年四班学生刘海瑞说。
“我带领我班学生认领了班级的责任田,并给学生进行了分工,让每个孩子都能全程参与其中。这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种植技能,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辽河中学八年三班班主任吴晓庆说。
如今,家里的“小能手”“小匠人”越来越多,“我劳动、我快乐、我光荣”在辖区校园内蔚然成风。近年来,开发区各学校纷纷出招,把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各领域、各环节,依托家庭、学校、社会,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形式,通过家务劳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劳动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价值观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成长。
来源:乐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