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西县:乡风文明巧推进 文明实践润万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6-12 19:25 5

摘要:百姓大舞台上,土庙子村民正排练移风易俗快板剧;富康新村的志愿者正为老人们调试智能设备;玉米皮文创车间里,大家围坐长桌旁,将巧思化为非遗作品……乡风文明正以烟火气的细节,勾勒出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百姓大舞台上,土庙子村民正排练移风易俗快板剧;富康新村的志愿者正为老人们调试智能设备;玉米皮文创车间里,大家围坐长桌旁,将巧思化为非遗作品……乡风文明正以烟火气的细节,勾勒出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文明基金”让生活花样翻新

“去年靠‘文明基金’贷了3万块钱养牛,今年我也往基金里捐了2000元!”土庙子村养殖户邱喜东的独白,道出了村里“文明基金”循环助困的温暖逻辑。在大营子乡土庙子村,以“文明基金”为抓手的基层治理实践,正让文明新风与民生暖意交织生长。

近年来,大营子乡土庙子村以“文明基金”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让尊老爱幼、纾困解难、崇德扬善成为乡村新风尚。村里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300元养老补助,老党员单玉亭感慨道:“钱不多,可这份心意暖人!”2024年,林西县老年大学分校在村建校,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困难学子则通过“文明基金”圆梦校园。

“春耕时基金垫付40万元统购农资,我家省了1500块!” 种植大户张海波的账本,记录着基金激活产业的效能。村民受助后反哺捐赠,形成“助困—反哺—再助困”的良性循环。村里还依托基金建成文明团结超市,村民凭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物资,60余名道德模范获表彰,10支村民服务队在百姓大舞台连续6年举办文化艺术节,让移风易俗理念随歌舞声传遍村落。全国文明村镇、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土庙子村荣誉收获颇丰,这笔承载着乡土温情的“文明基金”,正以治理创新之力,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指尖之上”让同心凝聚

清晨六点,大营子乡东升村王秀莲家的庭院里已飘出玉米皮的清香。七八个村民围坐在木桌旁,手中的玉米皮在剪刀与胶水间翻飞,烫金字样“最美家庭”玉米皮奖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前几天老李家和邻居闹地界纠纷,我们把两家人叫到一起学习玉米皮粘贴画,你开解一句,我劝解一句,画还没粘完两家人的事都解决完了。”王秀莲指尖捏着半片玉米皮,笑眼眯成了月牙。

近年来,大营子乡以玉米皮手工艺为纽带,以非遗技艺为媒介,将矛盾调解融入手工艺制作,村民边制作手工艺品边讨论村务、调解家庭邻里矛盾、宣传移风易俗,让玉米皮贴画成为收集基层治理的载体。

“让村民利用空闲时间增收致富,在传承非遗工艺的同时还能让大家成为宣讲员、调解员,化解会议桌上的严肃,让大家畅所欲言。”大营子乡党委书记刘祥军说。

非遗工坊里,主播矫立颖举着 "十二生肖" 贴画套装直播,暮色里村民抱着半成品往家走,玉米皮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当她们用剪刀剪出“邻里和睦”的纹样,用胶水粘起“村规民约”的笔画,那些被熨烫得平展的玉米皮,正把家长里短的烟火气,织成基层治理最柔软的经纬。

“积分赋能”让治理焕新

“50积分换了生活用品,再攒20分就能给老伴兑次洗澡服务啦!”大营子乡富康新村村民李永春晃着积分卡,笑得眉眼弯弯。这是大营子乡积极探索积分制管理深度融合,让“小积分”在基层治理中释放出“大能量”。​

走进积分兑换超市,货架上生活用品标注着对应积分,墙上公示着最新积分榜单。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调解纠纷等行为可获得积分,既可兑换洗衣粉、香皂等物资,也能换取助浴、理发等养老服务。2024年超市累计兑换800余次,2万余元的积分消费背后,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被充分点燃。“现在大家抢着打扫公共区域,连吵架拌嘴都少了。”二八地村书记黎海峰指着积分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感慨治理面貌的蜕变。​

如今的大营子乡,文明新风像根红线,一头连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系着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当慈善超市的货架承载着积分兑换的柴米油盐,当志愿服务的脚步丈量着村道巷陌,“服务无偿、爱心有价”的理念正悄然浸润乡土,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杨玉婷、张浩、孔令雪)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