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乡味包裹”与“湛江村晚”携手联动

摘要:近日,话题“各地文旅已经开始卷寄特产了”登上热榜,在外求学的湛江宝子们,也纷纷晒出湛江文旅寄去的特产。湛江特产盲盒里有湛江手绘地图、明信片特产红橙、红橙汁、老字号威化……(12月15日《湛江日报》)

近日,话题“各地文旅已经开始卷寄特产了”登上热榜,在外求学的湛江宝子们,也纷纷晒出湛江文旅寄去的特产。湛江特产盲盒里有湛江手绘地图、明信片特产红橙、红橙汁、老字号威化……(12月15日《湛江日报》)

近日,“各地文旅已经开始卷寄特产了”等话题引发广泛关注,腊肉、米粉、苹果、橙子、擀面皮等乡土特产被打包封装,从家乡出发,寄到了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们手中。当这份来自家乡的情意被层层拆开,有的成了“催泪弹”,有的成了“开心果”,但都在游子与家乡之间实现了“双向奔赴”的感动与共振。湛江也不例外,寄出的红橙、海味鸡仔饼、老字号威化等“乡味包裹”,让网友直呼“孩子真的想家啦”。

于游子而言,“乡味包裹”犹如一把情感的钥匙,开启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门。在异地求学、工作的日子里,家乡的味道是心中最柔软的牵挂。一份来自家乡的特产盲盒,让游子们在品尝美食、触摸特色物件的瞬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回家乡。那熟悉的味道、独特的物件,慰藉了他们的思乡之情,使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家”的感觉。它让游子们意识到,无论走得多远,家乡始终在背后默默关注着他们,从未将他们遗忘。在社交媒体上,众多游子“晒”出收到的特产,能引起更多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宣传家乡的热情。

湛江寄特产,学子“晒”特产,这是学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更是一场“文旅互动”的温暖接力赛。以往的文旅宣传多集中在旅游景点的推介、旅游资源的展示,而此次各地文旅部门将目光投向了在外的游子群体,以特产为媒介,以情感为纽带,巧妙地让游子们成了一回“家乡推荐官”。有网友说:“家乡寄给我的特产我只吃了一点,剩下的都和身边的外地朋友们分享了。因为我想让他们知道,我家乡的美食是多么的美味。”游子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家乡的特产,也让湛江的“温厚”形象更为深入人心。这种“口碑营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湛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年终岁末,这份“乡味包裹”似乎也在提醒着远在外地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记忆中的味道一直在,回家的路也从不变。这份寄于年终岁末的特产,代表着父老乡亲的祝福,更代表着热腾腾的团圆饭,代表着湛江对在外游子的真情呼唤。近段时间,我市正热火朝天地筹办第二届湛江村晚,这场文化盛宴将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和全国各地游客一同品尝湛江的“年味”。假如“乡味包裹”能与“湛江村晚”携手联动,必能产生“1+1>2”的效果。试想一下,通过湛江日报全媒体矩阵覆盖面广的优势,让更多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参与到“我想要乡味包裹”“我要上村晚”等话题互动中来。借力湛江村晚这个大平台,为更多商家企业、机构团体在岁末年终提供关爱湛江游子的新场景、新模式、新渠道,也让“乡味包裹”里的特产、纪念品变得丰富起来。“乡味包裹”也将为湛江村晚起到提前预热的效果,通过在包裹中放置村晚的宣传资料、邀请券等,吸引游子及社会各界关注湛江村晚,从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与参与度。而在村晚活动现场,也可以让收到“乡味包裹”的游子们当一回“湛品推荐官”,让湛江村晚为“乡味包裹”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让特产背后的故事更加鲜活,使“乡味包裹”不再仅仅是礼物的馈赠,更能传播湛江美食文化、风土人情。

以情感为纽带、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期待“乡味包裹”与“湛江村晚”携手联动——在寒冷的季节里,来自家乡的“乡味包裹”会带来温暖的“拥抱”,游子与家乡也将在“湛江村晚”的舞台上,互诉思念、彼此照亮。

湛江日报、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