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十年代初期,50cc轻便摩托车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本田出于成本和结构考虑,当时生产的大多都是二冲程踏板车。虽然销量很好,但以四冲程技术为本业但本田无法坐视,终于在1984年发布了四冲程踏板—Spacy 50,随后又推出了80cc、125cc版本,形成了系列。而
八十年代初期,50cc轻便摩托车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本田出于成本和结构考虑,当时生产的大多都是二冲程踏板车。虽然销量很好,但以四冲程技术为本业但本田无法坐视,终于在1984年发布了四冲程踏板—Spacy 50,随后又推出了80cc、125cc版本,形成了系列。而作为改系列的旗舰车型登场的,便是此次介绍的Spacy 250 Freeway。
Spacy 250 Freeway采用低位脊式车架,搭载水冷四冲程2气门SOHC单缸250cc发动机,在当时的日本制造商中,250cc是踏板车产品中的最大排量。发动机最大马力20匹,具备从低速至高速转速都易于使用的平顺扭矩特性,同时兼具50km/L的经济油耗。
变速器采用了宽齿比、带扭矩感应器的V-Matic无级变速,带来平顺的骑行感受。悬挂系统则采用了结合机械式防俯冲装置与拖拽臂连杆式设计的TLAD系统。前刹配备了安装于前轮的双活塞卡钳液压碟刹等,具备大型踏板车应有的先进功能。
与此同时,该车型还配备了可享受长途骑行的8.6升大邮箱、大后货架、带锁具的前置储物箱等,装备在当时实属高水准。由于没有设计头盔内置空间,车身较为紧凑,车身仅为118公斤,因此操控轻便。高速大踏板的时代,也有这款车型悄然开启。
如果您对这款车有所了解,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
118公斤的250cc大踏板,你敢信吗?
1984年,本田搞了个大动作——推出了当时最大排量的踏板车Spacy 250 Freeway。为啥要造它?其实很简单:本田靠四冲程技术起家,但当时满街跑的都是二冲程踏板。本田坐不住了,必须亮出真本事。
技术牛在哪?
1. 水冷发动机直接上:别的踏板还在用风冷,它直接用上水冷250cc发动机,马力20匹,油耗还低到50km/L。
2. 轻到离谱:整车只有118公斤,比现在同排量踏板轻了快30公斤!秘诀是发动机竖着放,省空间但牺牲了座桶储物。
3. 长途装备超前:8.6升大油箱、带锁前置储物箱、大后货架,跑远路也不慌。
差点被遗忘的“船王”
两年后,本田又造了台更超前的Fusion 250,车迷叫它“大船”。座椅超低,主打旅行舒适。可惜当时没人懂欣赏,1990年就停产了。有意思的是,后来国产春风摩托车厂把它复活了。
悄悄改变历史
Spacy 250虽没大火,却给本田铺了路:
- 1989年改款把发动机“躺平”,终于腾出32升座桶空间,能塞头盔了。
- 2000年,本田用它积累的技术,推出第一代佛沙,直接和雅马哈打擂台。
直到今天,佛沙系列还在卖,从125cc到750cc全有,全球车迷认的就是本田这份技术底气。
经典为啥让人惦记?
它像块敲门砖——用四冲程证明本田的实力,用轻车身和低油耗告诉世界:大踏板也能灵活好骑。当年没火透的“大船”设计,后来在国产车上重生,更说明好点子终会被发现。老车迷聊起它,眼睛会发亮:“你看终结者电影里女主骑的Spacy 125,和它一个模子!”
技术会过时,但敢创新的精神,永远有人叫好。
来源:一念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