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工程学院揭牌!

360影视 2024-12-16 22:16 4

摘要:全球发展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应邀出席并作特别致辞。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

12月15日

2024国家治理现代化高端论坛

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工程学院

揭牌仪式举行

全球发展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应邀出席并作特别致辞。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杨原田,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二级巡视员赵文波,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赖祖辉,中华预防医学会纪委书记王玲,四川省纪委监委驻成都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清利,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胡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功成等出席主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青格勒图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工程学院将坚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数字时代、面向全球,依托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各学院共同建设,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动国内国际力量,着力推进工程化谋划设计、模块化学科融合、协同化研发运营、集约化资源配置,开展研究型高端培训、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咨政服务,打造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国家治理人才的全新平台,构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新时代终身学习体系,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服务人才强国建设。

辜胜阻作特别致辞。

林尚立表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在深化研究上精准施力、在人才培养上持续用力、在数智赋能上创新发力,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国家治理工程学院致力于搭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和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的高端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将以推进学科交叉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智慧动能,以优化教育培训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以加强创新合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有效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各方携手并进,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国家治理人才,提供高质量咨政服务,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汇聚智慧、贡献力量。

徐青森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工程学院的成立,进一步整合了校内外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与教育培训的资源和力量,既是学校“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精神品格的生动体现,也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主动担当作为、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担当之举。希望学校和学院聚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科学阐释“中国之理”,坚持“两个结合”,加强相关学科领域对国家治理研究的理论支撑;聚焦打造新型智库集群,有力服务“中国之治”,不断产出优质咨政助企惠民成果,建设高校智库示范样板;聚焦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积极传播“中国之声”,讲好中国发展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增强中国话语国际社会传播的影响力、实效性。

青格勒图主持。

林尚立、青格勒图为国家治理工程学院揭牌,杨原田、赵文波、赖祖辉、唐清利、胡勇、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沃晓静见证揭牌。

国家治理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韩晓宁与杨原田、赖祖辉、胡勇分别代表国家治理工程学院、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各方将围绕社会工作领域治理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人才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建设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努力打造“校地共建、产学共赢”新典范,共同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揭牌仪式后,仇保兴、张兵、唐清利、郑功成先后作主题演讲。

仇保兴“文化模式、数字技术与质量治理工程”为主题作演讲。他表示,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了“柠檬市场”,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乡村商品质量提升一度陷入困境。现代“鉴真溯源”技术能以极低成本对物品身份进行快速鉴别,也能强化“外部社会约束力”,推动形成“诚信文化+市场经济”良好环境,助力质量治理“正向循环”。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地理证明商标、商家诚信质量记录、原产地产品制度、质量可追溯管理、诚信城市评选等,推动破除“差序格局、圈层结构”的藩篱,强化质量治理;通过“鉴真溯源”技术推广、“严刑峻法”贯彻执法、“诚信文化”弘扬光大,三管齐下,持之以恒,真正树立以“高质量为荣、假劣伪为耻”的社会风尚。

张兵“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作演讲。他表示,“多规合一”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步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总体形成了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过去“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等问题,系统提升了国土空间治理效能。要进一步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底线约束作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健全国土空间优化保障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加快推进空间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

唐清利“人工智能时代的合作治理与监督”为主题作演讲。他表示,国家治理方式的演变深受治理技术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提升了应对治理困境中“信息不对称性”难题的能力,降低了治理的惩罚成本,为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丰富了新方法、开拓了新路径。在人工智能时代,治理的最重要特点是平台化,作为一种潜在权力的平台,其治理面临平台治理与国家治理转化、权力模糊与异化、监督体系有待优化完善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制度适应力、介入力和主导力,从创新指导思想、创新制度体系、加强数字纪检监察、健全纪检监察制度体系和学科体系等方面着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国家治理装上“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引擎。

郑功成“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为主题作演讲。他表示,社会保障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此二者的内在关联是历史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既构成了传统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也形塑了家国一体、集体主义与共享文化的民族基因,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现代社会保障的产生发展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理性选择,也是理性治国的必然选择,且与国家现代化呈正相关关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目的、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和具体标志,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有力支撑,要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扎实推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全面优化,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天下午,“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国家智慧治理”“公共政策与国家发展”“财税与国家治理”“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城市更新治理”“数字经济与管理创新”“民生保障治理”“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人力资源与领导力”“生态环境与气候治理”“国民经济”“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国际传播”“农业强国”“涉外法治”等16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举行。同时,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在校友专场交流会上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发展新机遇,为促进校友资源融合,助力学校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献智献力。

来自中央部委、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兄弟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有关部处、相关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继续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及校友代表参会。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继续教育学院

文字:校报 赵禾

图片:张鹏 涂成思

设计 责编:诗涵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