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培强少校您好,您的所有飞行记录和考核成绩都是无懈可击的……但数据显示,您的夫人于三年前罹患2型辐射病,您合理的选择应该是放弃选拔。”以上是《流浪地球2》中主角被AI智能“M0SS”面试的剧情。但在2024年的秋招季,让很多求职者没有想到的是,科幻电影中人被
“刘培强少校您好,您的所有飞行记录和考核成绩都是无懈可击的……但数据显示,您的夫人于三年前罹患2型辐射病,您合理的选择应该是放弃选拔。”以上是《流浪地球2》中主角被AI智能“M0SS”面试的剧情。但在2024年的秋招季,让很多求职者没有想到的是,科幻电影中人被AI选拔面试的场景已经逐渐成为了现实。
对于AI面试,许多求职者的反馈“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少了和面试官的眼神交流,只是回答标准化的问题不能完整展现自己的水平;有的人则认为AI面试允许重录,而且算法“一视同仁”更公平。而在招聘方看来,AI面试可以直接解决一个最大的痛点:效率问题。使用AI,可以大大增加面试数量,还能在全天任意时间段进行,不用再费精力协调面试官与应聘者的档期。
“有了AI面试官之后招聘可以根据候选人的时间灵活安排,且HR可以得到更立体的候选人评价。而传统模式下,有些公司的面试专员或外包HR,一个月要面试上百场,貌似效率很高,但实际上最后面试官会因为疲惫而影响面试评估的完整性、客观性、准确性。不过AI面试没有办法做相对中高级管理者的面试,因为这类岗位往往需要挖掘候选人履历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否‘气场符合’等等,这些是AI无法做到的。”11月19日,蚂蚁集团数字蚂力总经理徐宁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使用AI的不止有“招聘方”,不少面试者也通过AI直接回答考官的问题从而“舞弊”,而为了避免这种行为,也有越来越多的招聘AI设置了“反作弊”功能,AI在双方的手中上演着一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般的“斗法”。
AI面试考官来了:有的只是根据题库提问,有的则能根据你的回答追问
“你是否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过一项新知识或新技能?结合你的经历,谈一谈你是怎么掌握的,以及如何应用到学习或者实际工作中的。”一个身着淡蓝色衣服的女性“面试官”端坐在屏幕正中间,右上角的摄像头记录着面试者自己的表情神态,而屏幕正下方,一个显示着“本题剩余时间”的计时器已经开始读秒。
求职者现场体验AI面试。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罗亦丹/摄
11月1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一家线下体验展台围观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面试”,求职者使用手机在约30分钟的时间里回答了AI提出的9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时间最多4分钟。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应聘者答完题后,其会根据自己已有的大模型在后台生成一个“解读报告”,对求职者的言语流畅性、知识技能等给出打分,并会据此评价求职者的优势维度与劣势维度。
不过,这一切求职者无法看到,他们在面试完成之后只能回去等待结果。
“第一次AI面试时,我感觉很尴尬,因为会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脸,对自己说过的话没有勇气再听一遍。而且在面试结束时我想发朋友圈于是截了个图,还收到了违规警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取消了成绩,之后我没有再收到后续的通知。”谈起自己的AI面试“初体验”,临近毕业的小佳显得有点无奈。
小佳后续又接触过几次AI面试,发现可以重新录制后,自信心就大了许多,“不同单位使用AI面试的软件也不一样,有的面试界面有一个虚拟的面试官形象,‘面试官’会对你说话还有文字提示,有的则只给文字提示,面试者冲着摄像头对着自己‘自说自话’。”
小佳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对于AI面试,面试者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网上都有攻略”,包括眼神要坚定、不停点题、说话要有逻辑方便AI解读等。
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不少面试者开始主动分享AI面试的技巧,例如贝壳财经记者在小红书上搜索“AI面试”时,出现了4万多条关联笔记。在笔记中,除了分享各类企业的AI面试“套题”外,也有不少求职者对AI面试的“吐槽”,如有网友抱怨,AI面试面对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机器让人“感觉受到了侮辱”;有网友在面试过程中遭到了网络卡顿,“问题回答了一半让我重新回答,回答了三次,心态崩了”;也有网友觉得,AI面试时人要学习AI大模型生成回答的思路,“师AI长技以制AI”。
有求职者反映,不同的AI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有的AI只是根据定制的题库进行提问,而有的AI会根据面试者给出的回答进行追问,一些AI考官细致追问的专业程度甚至超出了人类,但距离电影中“MOSS”掌握详细数据,颇具压迫感的表现还有着明显差距。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求职者和招聘方双方发现,当前一些有招聘需求的企业会对AI招聘服务方提出对求职者做背景调查的需求,但由于这涉及求职者的个人隐私所以需求难以满足,当前大部分AI招聘服务只是对求职者提供的简历进行分析判断。
AI面试通过算法生成一张表格:冰冷但高效 价格低于传统面试
相对于面试者初见AI的不适应,企业应用AI招聘的核心只有一个:追求效率。
在精准学科技从事PR工作的沈娇丽曾作为内测官测试过公司的AI招聘系统,该系统是作为“AI信徒”的老板自己使用工作流搭建的,“AI面试问的问题还是比较系统化的,如果面试者足够重视这场面试,那他们应该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被用人单位识别出来,包括是否适配这个岗位,底层素质跟能力是不是能够被公司所看重等。”
沈娇丽坦言,目前AI的识别可能“不是那么精准”,“假设有两到三个差不多能力的人去通过AI来进行识别,让AI来挑录取谁是比较困难的,但应用AI面试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提高效率。”
“我们本身是一家AI教育公司,公司在初创期招聘人员的需求特别大,比如品销团队可能一下子招好几个岗位,同时我们业务进展又特别快。如果说要招三个人但同时去面试,可能初面这个环节一个礼拜会要占用三天时间,别的活就干不了了。所以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一般会提前准备好面试问题,把初筛环节用AI完成。问题其实就是面试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考察面试者的表达能力,偏通用素质和底层能力的部分,面试结束后,AI会把面试报告通过邮箱等方式发送给我们。”沈娇丽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除了“自己搭建”AI招聘系统外,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提供相关服务的AI面试产品,包括猎聘旗下的Doris、智联招聘旗下的“AI易面”以及牛客网旗下的牛客AI面试等。可以发现,这些AI面试产品都是“背靠”招聘网站所拥有的数据以及这些公司在人力资源深耕多年的业务积累所诞生的。
那么,AI面试之后,系统会如何给面试者进行打分呢?对此,贝壳财经记者以招聘企业的身份联系了猎聘Doris的工作人员,对方向记者展示了一位面试者面试后的统计数据图表,其中横坐标包括考核维度、候选人表现、与要求对比等,纵坐标则包括身体/生理素养、知识/技能、岗位能力、基本工作能力、个性/工作品格等,每一项都有具体打分(高于X%的全国候选人)或“优势劣势”判断。
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I面试系统运行的背后实际上接入了多家大模型的能力,招聘企业使用一次服务的价格是20元,量大还有优惠,这已经低于传统面试的单价成本。牛客创始人兼CEO叶向宇曾公开表示,人均成本算下来,传统面试单价至少90元。
徐宁告诉记者,AI面试产品有算力与开发成本,但这些成本“还好”,相比之下更困难的是根据岗位“个性化”AI面试流程,“让企业提供招聘需求很简单,但配置模板进去之后会发现AI面试仍然非常机械化,因为哪怕是同一公司、不同部门的销售岗位,可能选人标准都是不同的,如何在这方面下功夫是更加考验AI面试产品的。”
谈及目前AI招聘产品的使用场景,前述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很多企业都对AI招聘产品感兴趣,“我们的产品涉及各行各业,还有的AI招聘产品针对蓝领场景更多一些,我们的AI招聘产品则是对白领或者叫知识型用工的场景更多一些。”在徐宁看来,伴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基础的知识型用工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数字化流程领域上,大模型的应用会更加有效。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AI视频面试的应用场景占比已达31.8%。招聘平台“牛客”针对上千家企业和数千名大学生进行的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收到过AI面试邀请。
AI招聘碰上了AI应聘
在调研中,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事实:使用AI的不只有招聘企业,一些求职者使用AI的时间甚至比招聘企业更早。
在社交平台上,不乏有通过AI技术“作弊”后通过面试,然后发帖炫耀的网友,其大致流程是利用当前AI大语言模型“给出问题就能回复”的特点,以及声音输入能力,直接把面试官的问题变成问大语言模型的问题,再直接读出AI回复的答案,一些“简单粗暴”的网友甚至把打开大模型APP的手机直接贴在了电脑屏幕上,“就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在职场类平台上,有人表示公司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最近公司招聘团队反馈,怀疑有候选人使用AI面试助手进行面试,跟进调查发现,AI面试助手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尤其是在应届毕业生群体中大受追捧。”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刘博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这种现象实际上在AI招聘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疫情期间线上面试数量剧增,许多人会在网上查资料,大模型出现后查询问题变得更加便捷了,AI面试出现后,许多面试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因此许多人用AI查询自己不熟悉的问题‘作弊’。”
实际上,记者在浏览前述工作人员提供的“解读报告”时,注意到报告还会监测面试者的“异常行为”,包括查阅资料、截屏、切屏、念稿等。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目前“AI面试”工具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产品,并堂而皇之地在搜索平台、社交平台打起了广告,如“一款专为面试者打造的强大AI面试神器,面试实时生成面试答案,轻松拿下Offer”。甚至对于AI面试产品的“反作弊”功能,一些AI面试工具也随之推出了“反检测”功能:“实时精准识别面试官问题,生成专业回答,面试笔试都能用,不怕切屏检测”等。而使用这些工具往往需要付费。
在一些HR人员看来,仅凭经验就能看出对方是否用了AI,“有的候选人每次问问题都答不上来,沉默10秒钟后又开始流利地回答,眼睛有时候看一下屏幕左边有时候看一下屏幕右边,没办法,有了Chatgpt之后,远程面试都不需要枪手了,20刀(美元)一个月的使用费去撬动20万刀以上的工作。”
对于此类AI面试工具的出现,前述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现象,“目前我们的产品会使用极快的频率检测面试者的眼睛,看他是否查资料了,同时我们还能根据他回答的内容反查看是否是大模型给出的答案。”
“从我个人感觉来看,率先适合使用AI辅助面试的大多是校招生或应届生,其次是有通用工作经验的岗位。AI辅助在帮助面试官进行针对性还原工作场景的时候,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帮助面试官补齐对多种不同工作场景的经验不足,从而更好地筛选出合格的候选人。当然,我们也要避免面试者同时也使用AI辅助,结果面试变成机器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对抗。”徐宁说。
“现在,远程网络面试因为其便捷性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招聘形式,AI招聘则进一步提高了面试的效率,但这也难免会滋生各种‘钻空子’行为,双方AI工具的‘斗法’还会持续下去。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决方案——把求职者叫到眼前来,亲眼看看对方是否是你想要的人才。”刘博说。
记者联系邮箱:luoyidan@xjbnews.com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薛京宁
来源:上上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