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宁同行·城建记忆①|20年多前,全国首条湖底隧道“诞生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4 19:50 2

摘要:2024年底,历经一年更新改造,玄武湖隧道完成首次“大修”。这条通车20多年、日均车流量超15万辆次的湖底隧道“焕新”归来。

2024年底,历经一年更新改造,玄武湖隧道完成首次“大修”。这条通车20多年、日均车流量超15万辆次的湖底隧道“焕新”归来。

“看到隧道内新增的全自动智能感应灭火系统、更换一新的隧道装饰板,当年建设的场景仍历历在目。”20多年前参与玄武湖隧道建设的南京隧桥公司现场管理人员周建良不禁感慨。

更新改造前

更新改造后

更新改造后

20多年前,在江河湖底打隧道,还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一年半的时间,南京的城市建设者用智慧和双手将“不可想象”变为了现实。

新模范马路是南京城北东西向的交通要道,但行至东段,被横亘其间的玄武湖阻断,成了“断头路”,市民出行需沿玄武湖,从中央路、北京东路和龙蟠路绕行,极为不便,也给周边道路交通增加了“堵点”和“卡点”。

怎么办?在玄武湖上架桥?虽能保证交通完整性,但要将玄武湖一分为二,破坏这颗“金陵明珠”的整体景观,专家们一致否决。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炉”——在湖底修建一座穿湖隧道。

彼时,全国尚没有“湖底穿隧”的先例,南京开启了先行探路。

2001年11月,玄武湖隧道正式动工。根据规划,隧道东迄新庄立交二期,西起模范马路,下穿玄武湖、古城墙、中央路,过芦席营路口后在南京化工大学附近“浮出地面”,隧道全长2.66公里,其中湖底隧道段长约1.66公里,隧道设计宽约32米,双向6车道,隧道净空高度4.5米,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整个隧道由隧道主体、隧道峒口连接段、管理中心、配电房、泵房、消防、通风、照明、装饰及绿化等项目组成,工程概算为8.37亿元。

然而,施工难度远超预期。

经过反复研究,结合当时实际技术条件,玄武湖隧道最终采用“明挖法”施工。所谓“明挖法”,顾名思义是一种挖开地面动手术的施工方法。

“施工时,先用现场灌注桩进行止水,再调集来多个巨型水泵,将玄武湖北湖的水全部抽干,随即在湖底开挖施工,开挖的深度达到10米。”周建良说,为了保护玄武湖边的玄武门城墙不受损,施工时,在城墙墙基下平行打进约20根3米高的托换大梁,再在大梁上铺设一段连续梁,将约1万吨重的城墙托起,让隧道和城墙的受力互不干扰,从而保证整体结构安全。

当年玄武湖隧道竣工通车

2003年5月1日,经过一年半全体建设者的不懈努力,玄武湖隧道正式贯通。这条“贯湖游龙”不仅成为南京首条水下隧道,更创下国内湖底隧道的先河。它的成功,为城市跨水域交通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让玄武湖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得到完整保留。

20年后的今天,“大修”焕新的玄武湖隧道依然在守护南京城的通行效率,并见证着隧道建设从探索到成熟的跨越。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琳 通讯员 蒲烨婷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