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名誉权、隐私权纠纷案,原告“素人”被被告“网红博主”控诉为“小三”,并引导不明真相的网友网暴,让原告忍无可忍拿起了法律武器。然而,官司是赢了,网红博主却迟迟不道歉,原告只好向法院申请执行……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名誉权、隐私权纠纷案,原告“素人”被被告“网红博主”控诉为“小三”,并引导不明真相的网友网暴,让原告忍无可忍拿起了法律武器。然而,官司是赢了,网红博主却迟迟不道歉,原告只好向法院申请执行……
“网红”引导粉丝网暴“素人”
此前,一网红博主控诉国内某知名男歌手隐婚骗情,还在直播中怒斥“小三”,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在社交媒体上被大肆讨伐为“小三”的孙女士忍无可忍,将网红博主王女士诉至法院。经法院查明,王女士与孙女士的前男友——某知名男歌手有过情感纠葛,心生怨恨的王女士竟将矛头转向与男歌手分手已久的孙女士。她不仅上门侵扰孙女士的日常生活,更利用网络影响力,在直播平台上公然散布孙女士及其家人的隐私信息,引导粉丝和不明真相的看客对孙女士施行网暴。
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王女士在特定网络平台向原告孙女士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然而,判决生效后,孙女士并没有等到属于她的道歉。
拒不执行还躲在屏幕后继续直播
“我只是一名‘素人’,和他也是正常恋爱分手。因为被告的网暴,我和我的家人都深受困扰!”执行谈话现场,孙女士泪流满面,痛诉自己的生活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孙女士的申请事项有两点,一是要求被执行人王女士赔偿损失,二是要求王女士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的申请事项比较好处理,而真正棘手的是执行“赔礼道歉”的申请事项——“赔礼道歉”属于行为类执行,被执行人长期居住在国外,很难查明行踪,大大增加了执行难度。
执行法官于是首先联系了王女士在诉讼阶段的律师,请她转告并督促王女士履行执行义务。然而律师却表示,自己也劝过王女士,结果王女士直接把她拉黑了。挂断电话后,法官尝试直接联系王女士,果不其然,依然联系不上。法官又尝试安排了一次线下执行约谈,谈话当日王女士并未现身。
“她昨晚直播了!她说她回国了!”孙女士的代理人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法官想到,既然王女士依靠网络赚钱,必然经常性开直播。于是,她的直播定位、在线状态、甚至粉丝群动态都成了关键信息。
“我就要继续骂!她执行我也没关系,我就故意拖着不赔钱、不道歉!”一日,王女士在直播间里大放厥词,法官和同事们看完了整场直播,并进行了证据固定。
当事人终于等到“网红”的道歉
怎样让躲在屏幕后“叫嚣”的王女士现身?
上海黄浦法院执行局迅速对王女士依法采取了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执行强制措施,后又综合考量到王女士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义务,拟对其采取罚款等司法惩戒措施。一套“组合拳”之下,被执行人王女士自己主动联系了法院。
“法官,我刚刚已经把要执行的钱交到法院账户了,麻烦您核实下。我现在人在北京,但是我被限高了,买不了飞机票、高铁票,您看看能不能先不要限高,我肯定到上海参加执行谈话。”王女士一通好言好语,完全变了嘴脸。
“你的执行义务还没有全部完成,处罚措施肯定是不能停的。飞机、高铁不能坐,你还有别的交通工具可以选择。你早一天来法院,就能早一天解决这件事。”听了法官的回复,几秒沉默后,王女士回答:“好,我来。”
执行谈话时,王女士已全无直播时的嚣张气焰,最终承认了错误并当庭草拟了道歉文稿,经法院审核、孙女士的代理人认可,在网络平台上向孙女士公开赔礼道歉。
对于王女士此前的行为,法官对其进行了训诫。王女士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回去后立即在规定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了道歉信。至此,这次执行案结事了。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红”不能滥用其影响力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素人”的正当权益也受法律保护。让判决落地有声,让违法者无处遁形。从现实世界到网络空间,执行法官从未停下依法兑现胜诉权益,守护公平正义的脚步。
来源 | 新闻晨报 记者 姚沁艺 钟逸 袁丹雯
来源:环球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