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驾亟待构筑安全底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5 06:13 1

摘要:特斯拉或面临2.43亿美元天价赔偿。近日,由于自动驾驶存在缺陷,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陪审团裁定特斯拉应为2019年的一场致命车祸事故承担部分责任。尽管特斯拉对此提起上诉,但这一消息仍再度引发公众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担忧。

特斯拉或面临2.43亿美元天价赔偿。近日,由于自动驾驶存在缺陷,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陪审团裁定特斯拉应为2019年的一场致命车祸事故承担部分责任。尽管特斯拉对此提起上诉,但这一消息仍再度引发公众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担忧。

此前,国内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针对36款畅销车辆开展的一次智驾实测科普也备受关注,不少模拟事故场景中测试车辆通过率不足50%。伴随智驾功能不断普及上车,业界呼吁监管部门和车企应双向发力,加快构筑智驾安全底线。

科普测试事故场面“惊险”

高速路上,遇到道路施工挤占车道,车辆跟随锥桶变线后,却突然遭遇另一侧停放的模拟故障“大卡车”。此时,不少智驾车辆未能及时刹停或在狭窄的空间内通过,有的以极高时速撞上了卡车,有的撞上了锥桶……这是此次科普测试中的一个事故场景,名为“施工路遇卡车”,测试的全部车辆通过率仅为47%。

在另一项名为“消失的前车”场景中,通过率更是低至14%。场景中,车辆在高速路上行驶,前车突然变道后,前方出现了停放的模拟“事故车”,同时,车辆身侧的车道也有不间断的车流驶过,给变道增加了难度。在这样的复杂场景下,完成变道或最终刹停的车辆寥寥无几,更多车辆以极高速度直接冲向了模拟车辆,将模拟车辆撞至瞬间瓦解。

“看着太吓人了!”相关视频在网上的传播让不少车主大受震动。不过,也有车主持不同态度。平时经常开启辅助驾驶功能的张先生认为视频中过低的通过率跟自己平时的“体感”存在差异。

测试是否科学存争议

此次测试科普结果显示,15个模拟的复杂事故场景,平均通过率仅为35.74%。

过低的通过率,以及测试中部分品牌车辆令人失望的表现,让这次测试引发一定争议。有网友逐帧分析视频画面,认为在一些高速测试场景中,不同车辆跟随前车的距离存在差异,因此质疑测试结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还有网友质疑,部分场景测试存在智驾车辆选择变道,但人为干扰的嫌疑,导致车辆最终撞击目标。也有涉及的品牌车企对这次测试“不予置评”,暗讽测试并不科学。

在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张抗抗看来,这次测试聚焦的是极端场景下的安全测试,仅是“智能驾驶”这一大概念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这种“附加题”测出的结果,与广泛用户“综合体验”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成为引发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在自动驾驶公司担任算法工程师的张先生认为,这次测试均为一次性,存在偶然因素的干扰,如果以此对品牌的安全性进行排名是不科学的。此外,视频中显示,不同品牌车辆确实存在跟车距离不同情况,尽管这可能是不同品牌自身智驾系统设定的原因,但仍影响测试结果的科学性。

面对争议,懂车帝相关负责人在日前举办的夏季发布会上也表示,此次测试的重点是科普,让大众更关注智驾安全,而不是关注品牌排名。

智驾强制标准待落地

在大洋彼岸,特斯拉面临的智驾事故天价赔偿也向所有车企敲响了警钟。

2019年发生的一起车祸中,特斯拉车主开启了自动驾驶功能,却在捡手机时分心,车辆以60英里时速狂飙冲过路口酿成惨祸。在这起诉讼中,车主承认自己超速、脚踩油门、视线离开路面,却将矛头指向特斯拉——他坚信车辆智驾系统会自动刹车。

陪审团最终认定,特斯拉对这起车祸负有三分之一的责任,而驾驶员负有三分之二的责任,并要求特斯拉支付总计2.43亿美元的赔偿,以阻止特斯拉未来的类似行为。

特斯拉随后发表声明称这一判决会阻碍汽车安全的发展,并计划提出上诉。尽管这起诉讼的最终结局尚存变数,但也让公众清醒看到,当前智驾技术在狂热宣传与冰冷现实之间存在一道鸿沟。

目前,国内智驾行业的权威标准仍停留在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划定的L0至L5分级。但这一划分过于“粗线条”,导致近年来不少车企在宣传上打起“擦边球”。例如在发布会上,有车企宣称智驾系统已经达到了“L2.999级”,也有企业宣传在泊车等特定场景已经达到了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然而,公安部明确发声,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均处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意味着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行驶过程中不能“脱手脱眼”。

此次懂车帝的测试尽管权威性、科学性存在争议,但也给智驾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新思路。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王萌认为,此次智驾测试模拟的“最差场景”,可以为测试智驾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加速推动智驾系统“失效兜底能力”强制标准的制定与落地,倒逼车企回归安全本质。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