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和HER3的双抗体偶联物用于治疗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5 07:12 1

摘要:针对免疫治疗进展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研究仍然有限。BL-B01D1是一款首创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物,由靶向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可裂解的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d-04)有效载荷偶联而成。本文介绍了BL-B01D1在一项针对

针对免疫治疗进展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研究仍然有限。BL-B01D1是一款首创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物,由靶向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可裂解的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d-04)有效载荷偶联而成。本文介绍了BL-B01D1在一项针对82例既往接受过治疗的ESCC患者I期研究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主要终点是确定II期推荐剂量。给药剂量为每3周(Q3W)第1天和第8天(D1D8)分别输注2.0毫克/千克(n=22)和2.5毫克/千克(n=60)。在所有患者中,经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为29.3%(24/82),在可评估患者中为32.9%(24/73)。在2.5 mg/kg剂量组患者中,cORR为39.6%(21/53),疾病控制率为79.2%(42/53)。在2.0 mg/kg剂量组中,cORR为15.0%(3/20),疾病控制率为50.0%(10/20)。II期剂量确定为每3周在第1天和第8天输注2.5 mg/kg(2.5 mg/kg D1D8 Q3W)。在2.5 mg/kg剂量组中,≥3级(G3)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3.3%;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贫血(28.3%)、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各18.3%)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6.7%)。观察到2例≥3级的间质性肺病。总体而言,BL-B01D1在转移性ESC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进一步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临床试验注册号:ClinicalTrials.gov NCT05262491。

AI解读

中位年龄62岁,89%男性95.1%既往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62.2%接受≥2线系统治疗常见转移部位:淋巴结(75.6%)、肝(37.8%)、肺(32.9%)指标2.5 mg/kg组(n=53)2.0 mg/kg组(n=20)cORR39.6% (21/53)15.0% (3/20)DCR79.2% (42/53)50.0% (10/20)中位PFS5.4个月2.7个月中位OS11.5个月5.6个月中位DOR6.7个月4.6个月


2.5 mg/kg组肿瘤退缩比例显著更高

PFS:2.5 mg/kg组 vs 2.0 mg/kg组(5.0月 vs 2.7月,HR未报道)OS:2.5 mg/kg组 vs 2.0 mg/kg组(8.3月 vs 5.5月)≥3级TRAEs发生率:2.5 mg/kg组63.3% vs 2.0 mg/kg组45.5%常见≥3级事件(2.5 mg/kg组):贫血(28.3%)白细胞减少(18.3%)血小板减少(18.3%)中性粒细胞减少(16.7%)特殊风险:2例有胸部放疗史(2.5 mg/kg组,2-3级,激素治疗后缓解)1例死亡(2.0 mg/kg组,5级,合并支原体+病毒性肺炎)间质性肺病(ILD):3例(3.7%)RP2D确立
2.5 mg/kg D1D8 Q3W(基于显著优于2.0 mg/kg组的ORR/DCR/PFS/OS)突破性疗效
在免疫治疗失败的ESCC中,cORR 39.6%为当前二线治疗最高水平(传统化疗ORR安全性可控
血液学毒性为主,需警惕ILD(尤其胸部放疗史患者)。未来方向:III期试验已启动(NCT06304974)生物标志物未显示EGFR/HER3表达与疗效相关(需更大样本验证)

开创性价值:全球首个双抗ADC在ESCC的成功探索,为免疫耐药患者提供新希望。

来源:医学顾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