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利器,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自 “八五” 普法启动以来,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校园,从企业到社区,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
【开栏语·编者按】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利器,更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坚固盾牌。自 “八五” 普法启动以来,枣庄大地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热潮。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校园,从企业到社区,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法治的精神正融入每一个枣庄人的日常。为全面展现枣庄在 “八五” 普法征程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我们特别推出“八五普法·印象枣庄——枣庄八五普法巡礼”专栏。 透过这个专栏,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成绩,更是在凝聚未来的力量。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字的脚步,探寻枣庄普法的精彩故事,感受法治枣庄的独特魅力,共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力量。
今日刊发枣庄市妇联篇。
枣庄市妇联:法治护航“她”力量 普法花开别样红
“八五”普法以来,枣庄市妇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扣“建设法治枣庄・巾帼在行动”主题,将普法宣传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深度融合,通过筑牢组织根基、创新宣传载体、升级维权服务,奏响了一曲巾帼普法的铿锵乐章,为法治枣庄建设注入温暖而坚韧的“她”力量。
统筹谋划筑根基,织密普法“责任网”
枣庄市妇联把普法工作纳入妇女儿童发展全局,构建起“顶层设计—责任传导—能力提升”的闭环体系。制定年度普法要点、责任清单及“谁执法谁普法”实施方案,将其纳入《枣庄市“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建立分级考核机制,把普法成效纳入区(市)妇联责任目标,形成“市妇联统筹、基层妇联落实、全员齐参与”的网络化组织体系。
强化系统学法赋能,制定《学法普法清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巾帼领头雁淬炼”行动和党员教育培训计划,通过44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集体学习等,推动妇联干部成为“学法先锋”。分层分级开展普法维权培训,显著提升各级妇联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普法工作筑牢人才根基。
创新载体强实效,奏响普法“交响乐”
立体宣传全覆盖。抓住三八维权周、反家暴日、宪法日等节点,线上依托妇联新媒体矩阵开设“反诈”“妇女权益保障法解读”等专栏,线下联动四级妇联组织,依托“妇女儿童家园”“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开展“建设法治枣庄・巾帼在行动”活动千余场,发放资料20万余份,3万余人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
专业服务精准达。组建女律师志愿团、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等专业队伍,培养3346名妇联 “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这些“巾帼普法员”带着“小马扎”走进田间地头,用家常话解读法律条文,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融入生活场景,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扎根基层。市妇女维权法律服务团还走进山东台直播间,为妇女家庭答疑解惑,让法治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家庭普法润无声。将法治教育融入家风家教,利用“和为贵调解室”“妇女议事会”等阵地,借“舞前半小时”、入户排查等时机以案释法。面向家长学校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为留守困境儿童开设安全自护课程,疫情期间开通“战‘疫’时刻”法律热线,把法律服务变成“家常菜”,让法治温情浸润每个家庭。
联动维权固长效,筑牢幸福“防护墙”
部门协同聚合力。联合市委政法委、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出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反家暴等规范性文件30余项。开展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融入政策制定全过程,从源头守护妇女儿童权益。
矛盾化解在基层。创新“网格 + 妇联”模式,村(社区)妇联人员化身网格员,走访摸排重点妇女5000余人、家庭2000余个,调解婚姻家庭矛盾7000余件。通过“幸福护航”行动,为10万余对拟离婚夫妻提供辅导,劝和率达38.7%,用“柔性调解”筑牢家庭和谐防线。
服务升级暖人心。打造“1+1+1”维权服务模式(1个妇女儿童家园+1名律师+ 1名心理咨询师),构建“1+2+4+N”“她守护”机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村(社区)。从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到女童保护,从反家暴援助到心理疏导,妇联组织用细致服务让妇女儿童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如今,枣庄市妇联的普法工作已从“单向宣传”变为“双向互动”,从“纸上条文”变为“身边服务”。未来,市妇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法治之花在千家万户持续绽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枣庄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
来源:法治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