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4080万HIV感染者,艾滋病仍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尽管抗病毒治疗和暴露前预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每年全球仍有上百万的HIV新发感染者。
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4080万HIV感染者,艾滋病仍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尽管抗病毒治疗和暴露前预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每年全球仍有上百万的HIV新发感染者。
而要想从根源上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接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最经济的方式之一。
近日,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防中心、国药中生和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完成国内首个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HIV疫苗I期临床试验。
该研究创新性采用曾用于天花消灭的"天坛株"痘苗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HIV-1 CRF07_BC抗原的重组疫苗(rTV),在48名健康受试者完成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的I期临床试验。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揭示了复制型天坛痘苗载体疫苗在健康人群的安全性,以及DNA初免/rTV加强免疫方案诱导持久HIV特异性反应的能力,为II期临床试验奠定安全性与剂量选择基础。
这项研究结果是国内HIV疫苗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艾滋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希望。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自1981年美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40多年,仍没有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其实,人类研究疫苗的脚步从未停歇。除了国内的最新进展,近日,《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Precise targeting of HIV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precursors in humans”的研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曙光。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开发能够诱导广谱中和抗体(bnAbs)的艾滋病疫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所以,人类对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从未曾停滞,疫苗研究之所以进展缓慢,原因主要在于病毒太过狡猾。
HIV在复制过程中遗传物质高频改变[1],为此,HIV分为众多亚型。这个特点不仅是HIV在人体免疫和药物压力下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疫苗研制的主要障碍。
那这个病毒为什么如此热爱“变异”呢?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HIV复制过程中最重要的逆转录酶缺少矫正功能[2],在1个复制周期内,平均可以在1个HIV基因组中引入1个碱基错误,如此容易“犯错”,就难免出生的后代小病毒们形态各异了;
二是HIV极高的复制率(生产小病毒的能力极高),在一个感染者体内,每天可以新产生10的10次方个新病毒(10亿),如此高的复制率,使HIV基因组变异获得快速累积与放大;
三是HIV高重组率,两个或多个HIV在体内可以发生基因组重组,每个复制周期重组率约为2%。因此,HIV在感染人体并开始复制后,可以在宿主体内迅速产生一个复杂的病毒群,一个HIV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变异甚至大于全部流感病毒的变异。
HIV高度变异的后果如何呢?
对病毒自己来讲,肯定是有利的,高度变异可帮助HIV快速适应新环境,逃避药物和宿主免疫打击,最终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在人群中传播。
对人体来说,肯定是不利的,大量变异使人体产生抗体的进化跟不上病毒变异速度,最终免疫系统失去抵抗而崩溃[3]。
其次,随着ART使用,在抗病毒药和抗体的双重选择压力下,一些因随机突变而产生耐药基因的病毒会重新占领人体,特别是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4]。
第三,设计和开发HIV疫苗需要能够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并有效记忆,而HIV高度变异导致的不同亚型、重组型和独特型以及不同毒株间的巨大差异,使得HIV毒株间的抗原性差异可达35%,因此HIV疫苗研制变得极为困难。
不过,现在国内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且I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疫苗真正上市还需要哪些步骤呢?
通常来说,疫苗上市前需要进行3期临床试验,每期临床试验有哪些意义呢?
Ⅰ期临床试验:大约要选择20~10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通过给志愿的受试者接种疫苗,来初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确定接种多少剂量可能是安全的接种剂量。观察接种后是否有发热、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同时初步看一下抗体产生的情况。
Ⅱ期临床试验:扩大接种受试者的数量和范围,需要至少在数百人中进行。通过给受试者接种疫苗,进一步评估疫苗的免疫原性即接种疫苗后人体是否产生了足够滴度的抗体。同时确定是接种1剂还是接种1剂次以上,如果是1剂次以上,要确定具体接种几剂次,几剂次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因为有的疫苗接种一次就可以诱导人体产生足够剂量的抗体,有的则需要接种更多剂次。
Ⅲ期临床试验:在普通人群当中进行,受试者要达到数千甚至数万人。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有效性验证,评估疫苗的保护效力,比如与非接种人群相比,疫苗能降低多少感染率或者重症率。同时观察疫苗的长期安全性,比如接种后半年或者一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是否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其实,除了上市前的3期临床试验,还要对疫苗进行上市后的监测,以便进一步观察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抗体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时间。
此次披露的这个疫苗已经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算是长征路已经走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期待接下来的临床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在有效的疫苗研发出来之前,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还是要做到:洁身自好,约会戴套,无套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远离毒品,拒绝吸粉,正规医疗,远离艾滋。
[1] Nowak M. HIV mutation rate. Nature 1990; 347(6293): 522.
[2] M. A.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host immune responses to infection[J]. 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 2006,41(5).
[3] Bonsignori M, Liao HX, Gao F, et al. Antibody-virus co-evolution in HIV infection: paths for HIV vaccine development. Immunol Rev 2017; 275(1): 145-60.
[4] World Health O. HIV drug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guidance. 2015 update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来源:大圣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