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大地——横沟桥镇移风易俗绘就文明新风尚侧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5 08:41 3

摘要:夏日的横沟桥镇,处处新风拂面。漫步乡间村落,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节俭办事的多了;盲目攀比的没了,文明礼让的多了。这喜人的变化,源于该镇今年以来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深耕细作培育文明乡风的生动实践。通过创新宣传、搭建多元阵地、健全长效机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记者 葛建伟 通讯员 镇依妮

夏日的横沟桥镇,处处新风拂面。漫步乡间村落,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节俭办事的多了;盲目攀比的没了,文明礼让的多了。这喜人的变化,源于该镇今年以来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深耕细作培育文明乡风的生动实践。通过创新宣传、搭建多元阵地、健全长效机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理念正悄然融入居民生活,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这片土地。8月4日,记者慕名进行了一番采访。

文艺搭台,让新风“唱”进心坎里

“结婚嫁女莫攀比,男女双方记心里。说一千,道一万,红白喜事要简办……”7月31日,横沟街上广场人头攒动,一场“倡导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活动在此热闹上演。咸安区老年大学横沟分校文艺骨干们表演的快板《移风易俗倡文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欢快的节奏,将移风易俗的道理娓娓道来,台下掌声雷动。

这已不是该作品的首次亮相。自今年5月起,它便成了各村(社区)舞台上的“常客”。5月11日,在长岭村的首演中,接地气的表演就让村民们眼前一亮。“比起枯燥的说教,这样的形式太吸引人了,道理一听就懂,还容易记。”村民熊常波看完演出,直言深受触动。

不仅有快板,本土“文艺达人”们还纷纷发力。甘鲁村村民鲁敦喜创作的《移风易俗三句半》,在村组群里广泛传播,句句说到了群众心坎上;利民社区党组织书记谢春结合移风易俗与人居环境整治创作的方言顺口溜《社区新风来倡导 文明习惯要养好》,拍成短视频在朋友圈、微信群热传,收获一片点赞。多样的文艺形式,成了倡导新风最响亮的“传声筒”。

阵地联动,让新风“融”入日常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勤俭节约吗?”7月22日,利民社区暑期学堂里,一堂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小课堂”正在进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们通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向孩子们传递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的理念。孩子们拿起画笔,创作“我的家风”主题绘画,文明的种子在笔尖流转中悄然播撒。

宣传阵地不止于学堂。今年3月,“醉美横沟”微信公众号推出《横沟桥镇移风易俗倡议书》,随后持续更新系列解读、工作动态、典型案例和宣传海报,成了群众了解新风尚的“线上窗口”。

线下宣传同样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全镇已向居民发送移风易俗短信3万余条,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2万余份,送出宣传折扇5000余把;开展主题屋场会200余场,在107国道旁、镇区诗歌广场等设立主题宣传栏42处。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网络,让文明新俗的理念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机制“护航”,让新风“扎”下深根来

“我们一定按规定简办,不铺张浪费。”今年7月,孙田村村民何某去世后,其家人第一时间向村红白理事会报备。理事会会长上门宣讲政策,家人当即表示支持,严格遵循丧事简办原则。这一幕,正是横沟桥镇以机制保障移风易俗落地的生动写照。

为让新风长效存续,该镇在机制建设上狠下功夫。指导各村(社区)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不办无事酒”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让其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同时,创新建立事前报备劝导机制:村民操办红白事需提前向红白理事会报备,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上门宣传政策、提供节俭方案、引导签订承诺书;事中巡查提醒,确保按约简办;事后总结反馈。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及时介入引导,既尊重传统习俗,又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

如今的横沟桥镇,文明新风正从街头巷尾的宣传里、文艺作品的传唱中、群众的日常践行里,逐渐演变成生动的文明图景。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久久为功,让文明之花在横沟大地绚烂绽放。

来源:香城都市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