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产业,正迎来广阔发展前景,其在赋能产业升级、激活区域潜力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搜索·点赞·传播中国好故事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勇聚焦这一领域,结合龙江省情,剖析我省低空经济赛道上的独特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产业,正迎来广阔发展前景,其在赋能产业升级、激活区域潜力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在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搜索·点赞·传播中国好故事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勇聚焦这一领域,结合龙江省情,剖析我省低空经济赛道上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潜力。
龙江低空经济潜力:农业场景广阔,应用空间巨大
马勇指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面临安全与空域申请两大核心难题,国家为此明确“先载物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三大原则。但农业领域天然规避了这些障碍:其一,农业无人机载物不载人,且作业区域多在远郊,安全风险低;其二,无需空域申请与报备,国家政策长期给予特殊支持;其三,经过25年技术积累,农业领域已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与人才储备,这是其他领域难以比拟的先发优势。
从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来看,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在大田作物领域,可通过空天地遥感监测水土、病虫害、气象及作物生长情况,指挥无人机完成除草、播撒、授粉等农事活动,构建无人农场;在经济作物领域,能打造智慧果园,实现灌溉、生产全环节智能化管理;养殖领域同样可依托无人机发展智慧畜牧。
此外,农业无人机队伍还可拓展至多元低空应用:农产品调运(如农资上山、作物下山)、应急救援(人员搜救、森林防火)、地质勘察(山体监测、灾害预警)等。黑龙江广袤的农田与复杂的地理环境,为这些拓展应用提供了天然试验场,而遍布乡村的农业智能化队伍,能成为响应最及时的应急力量。
立足龙江农业根基,构建低空经济成熟商业模式
马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推动低空经济落地需以成熟商业模式为支撑,而农业领域已具备可复制的样本。其团队2021年搭建的果农服务实体,完全商业化运作,4年间服务面积从1900多亩次增长至6.5万亩次,覆盖近千个乡村、3000多名果农,作业效果优于人工,且培养了包括农村留守妇女在内的专业队伍,有效缓解了劳动力匮乏问题。
他表示,黑龙江可借鉴这一模式:一方面,加大农业无人机培训力度,激活本地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吸引政府、企业与资本关注,依托农业场景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马勇强调,农业领域将是低空经济最先腾飞的赛道,早期投入有望获得丰厚回报,而黑龙江凭借农业基础,完全有条件成为低空经济与信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