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区晋祠镇:“稻蟹共生”奏响生态富民“幸福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5 09:22 2

摘要:8月4日,走进晋源区晋祠镇索村,一望无垠的稻田生机盎然。农技员张宝顺卷着裤腿,小心翼翼地将一筐活蹦乱跳的蟹苗倾入水中。“哗啦”一声,数千只指甲盖大小的蟹苗四散开来,敏捷地在翠绿的晋稻17号秧苗间穿梭觅食。这是晋祠镇760亩“稻蟹共生”试验田的生动一幕,千年稻乡

8月4日,走进晋源区晋祠镇索村,一望无垠的稻田生机盎然。农技员张宝顺卷着裤腿,小心翼翼地将一筐活蹦乱跳的蟹苗倾入水中。“哗啦”一声,数千只指甲盖大小的蟹苗四散开来,敏捷地在翠绿的晋稻17号秧苗间穿梭觅食。这是晋祠镇760亩“稻蟹共生”试验田的生动一幕,千年稻乡正谱写“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生态致富新篇。

“瞧这小家伙,可是田里的‘生态卫士’!”晋祠镇农业办主任张水龙蹲在田埂上,指尖轻点稻叶间疾行的螃蟹:“螃蟹吃掉害虫杂草,粪便化作天然肥料,农药使用量降了三成,稻米品质反而更优。”为筑牢技术根基,晋祠镇农技团队远赴宁夏取经,精选出晋稻17号、中科5号等16个优质稻种,在王郭、赤桥等7个村同步投放蟹苗。

稻浪翻涌处,创新经营模式正激活乡村动能。在索村,省级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种养。“3份收入稳当当!”正在投放蟹苗的李艳红大姐掰着手指算账:“土地流转收租金,田里务工领工资,秋收分红稻谷——这3本账,比过去自家闷头种地强得多!”

在新庄村合作社的集中连片田里,村支书梁胜凯正带着村民检查防逃网。“土地整合后,统一技术销售,亩均效益至少翻番。”他抹了把汗笑道。

据测算,3个月共生期后,晋祠镇将收获38.5万公斤大米、5.5万公斤螃蟹,总产值突破1500万元。

“这仅仅是起点。”张水龙指向田垄边新架的摄像头,“我们正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未来使用手机即可监测水质蟹况。”他描绘着蓝图:延伸“稻米+文旅”产业链,游客体验钓蟹割稻;开拓“稻米+电商”新赛道,直播间飘出稻香蟹味;建设稻蟹文化馆,让千年贡米故事传得更远。

夕阳为稻田镀上金边,窜出水面的螃蟹在稻秆上留下蜿蜒湿痕。稻香与蟹影交织的田野里,晋祠镇以生态为笔、科技为墨,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诗行。

来源:太原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