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当身体出现这些痛,罪魁祸首可能是焦虑!

360影视 2024-12-17 11:14 5

摘要:焦虑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情绪。我们的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了焦虑。” —— 《圆桌派》

焦虑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情绪。我们的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了焦虑。” —— 《圆桌派》

心理学家沃尔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将一只猫关进实验室的实验笼里,笼子通上电,电流不大但是会让猫很疼。试验开始后,一直重复,响铃,电击,响铃,电击……

这时喂猫进食,猫是拒绝进食的。把它从实验笼中拿出来,放到实验室的任何地方,它依然拒绝进食。

这是因为猫始终被焦虑和恐惧环绕,即使它已经离开了它害怕的环境,但它仍然会具备焦虑的特征和表现。

那么人呢?人在焦虑时,也会有相应的身体症状吗?

肌肉紧张与酸痛

压力会导致肌肉绷紧,以保护我们在大脑感知危险时免受伤害。通常,当我们放松时,这些肌肉会再次释放和软化,但是在焦虑症患者中,肌肉可能会长时间保持紧张,导致肌肉疼痛。

除此之外,焦虑和抑郁也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结合导致加剧疼痛。

头痛

焦虑和压力会导致头痛。与压力相关的最常见的头痛类型是紧张性头痛。这些可能是由于头部和下颌的肌肉紧张,导致牙齿紧咬和磨牙。

呼吸急促与刺痛感

呼吸急促是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可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气水平失衡,可能导致刺痛感或麻木感。

心悸、心跳过快

当你焦虑时,你的心脏会加倍工作,将含氧血液泵送到你的身体周围,以帮助你应对感知到的"紧急情况"。通常,由焦虑引起的心悸是短暂的,无害的。但是,如果你出现伴有胸部压力/疼痛的心悸,放射到手臂,下颌或肩胛骨的疼痛,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的疼痛,你应该立即就医。

胃痛

肠神经系统可以与我们的大脑来回交流,胃肠系统的刺激可能会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信号,从而触发情绪变化。

当你出现饮食不规律且经常胃痛,腹胀或消化不良等身体症状,说不定就是因为长期焦虑导致的。

呼吸困难

重度焦虑患者还可能遭遇呼吸系统的问题,

如呼吸困难。仿佛空气变得稀薄,患者会觉得呼吸急促、费力,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窒息感。

这种感觉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时可能需要大口喘气来获取足够的氧气,

这些症状通常在焦虑情绪高涨时出现,导致患者感到自己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而加剧恐慌和不安。

频繁的呼吸问题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重度焦虑的常见表现之一,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以及多梦等。

焦虑情绪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导致患者无法获得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入睡困难是常态,躺在床上,脑海中各种担忧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法平静。

即使入睡,也容易惊醒,睡眠质量极差,使得患者白天更加疲惫不堪,精神状态进一步恶化。

免疫力下降

《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中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慢性压力会使患病风险增加。

梅奥医学中心的研究显示,慢性焦虑会使免疫系统受到影响。

月经失调

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的一项研究表明,焦虑可能会扰乱你的月经周期,或使经前综合症(由于情绪障碍以及内分泌紊乱引起,在月经前期出现,包括头痛、严重的情绪不稳定、沮丧、疲劳,头痛等症状)的症状加剧。

当你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你可以选择这样做缓解当前的焦虑状态:

1、生活方式调整

在保持健康作息的同时,重启对生活的规划,它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也会让你重新得到对生活的掌控感。

你可以给自己列一个生活表,独自完成一些你期待自己去完成的事,如来一场渴望已久的一个人的旅行,感到疲倦懈怠时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生活本来就没那么糟糕,对吧!

2、放松训练

把自己绷得太紧迟早会出事。练习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让自己日渐脱离焦虑症状。

3、关注当下

焦虑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没什么大不了的。放下那些侵扰你的情绪,专注于手下正在做的事,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

4、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你学会如何管理和应对焦虑情绪。

5、药物治疗

重度焦虑患者可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焦虑药物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

6、自我剖析

陷入焦虑情绪时,不要逃避,也不要无视,因为生活就是见招拆招,要学会自我剖析,勇敢的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7、做些琐事

当然,生活上的一些小事也能帮助我们缓解焦虑:

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身体状态,且伴随着长期的焦虑情绪,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千万不要大意,早预防,早治疗,才会更快更有效地脱离焦虑漩涡,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有相逢,意难平终将和解,万事终将如意。”

来源:博臣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