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床医学今年崩了,但凡是开设医学,以医学为主的学校,它在各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呈现断崖式下跌。甚至在河南省有些医学强校,比如新乡医学院,录取分数线下降了两万多位次。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临床医学今年崩了,但凡是开设医学,以医学为主的学校,它在各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呈现断崖式下跌。甚至在河南省有些医学强校,比如新乡医学院,录取分数线下降了两万多位次。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临床医学在我国成为热门专业的时间已经有一二十年了,分数线每年都在往上涨。特别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录取分数线逐年创造新高。学过像样的医学专业高考分数基本在五百八九十分,要想学个5+3一体化的话,基本是620分以上。但是,今年全崩了。”
平台上有位主播坐在直播间里,与网友们敞开心扉,聊家常似的讲了上面这番话。为啥今年的医学专业出现了崩盘呢?他给出了这么几条原因:
一是家长变得务实了,孩子报考专业,要符合对未来的预期。二是学制影响,临床医学的学制太长了,学医要想进一个地理位置比较好的三甲医院,博士是起步价。去一个差不多的医院,比如省会级的三甲医院,地市级的三甲、二甲医院,硕士是起步价。本科毕业生还有一丢丢的机会在县医院找到就业机会,也需要你具备很强的资源。因此,学了医学,考研读博就成了必经之路。一路下来,需要花费十一二年的时间,对许多孩子和家长来说,是很痛苦的过程。并且,将来的就业很有可能与辛苦付出不成正比。
二是受三明医改政策的影响。其实这个政策是希望老百姓能看好病,当然也包括对药品的集采的管理、诊断、治疗等薪酬的调整。有些人就以为三明政策会限制医生的收入。
视频评论区也有众多的网友留下了评论:
根本原因是产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学医的目的是为了收入高且稳定,社会地位高。但现在对医生太苛刻,又是医改限薪,又是规培白嫖,再加上医闹,凭什么人家高付出,还要忍受这种种限制和不公?因为规培,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受磋磨。要想规培也可以,同工同酬,真正地教技术,别把人家的孩子当成廉价劳动力。临床医学没有啥出息,以后医生的收入很低,医院还会倒闭、高分不建议学医,中低分可以学,布置的。都是考不上的人说医学崩了,青海高分都在报临床医学。我女儿今年高考,报的志愿基本都是医科大学,第三志愿录取,临床医学,最低投档分比去年高出来20多分。呵呵,评论区的网友争辩的脸红脖子粗,谁也不服气谁,都认为自己说的是正确的。那么,今年的医学专业真的崩了吗?空口无凭,还是用数据说话吧。为了统一参考标准,我就用山东省作为样本省份,看看同样是山东省的考生,比较一下2024年和2025年的录取数据有没有发生变化。由于医学类专业数量不算少,由于篇幅所限,仅以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为例。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录取数据分析
(1)临床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80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59分。2024年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85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64分。
(2)口腔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口腔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68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47分。2024年口腔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74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53分。
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录取数据来看,2025年的录取分数线确实降低了。
2、首都医科大学录取数据分析
(1)临床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临床医学(阶平班),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64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43分。2024年临床医学(阶平班),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69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48分。
(2)口腔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口腔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60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39分。2024年口腔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62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41分。
从首都医科大学的录取数据来看,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3、南方医科大学录取数据分析
(1)临床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临床医学(本博连读八年制),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56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35分。2024年临床医学(本博连读八年制),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60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39分。
2025年临床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27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06分。2024年临床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33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12分。
南方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在2025年的录取分数线比2024年也有所下降。
4、南京医科大学录取数据分析
(1)临床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41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20分。2024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45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24分。
2025年临床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26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15分。2024年临床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35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14分。
(2)口腔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口腔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37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16分。2024年口腔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44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23分。
2025年口腔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23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02分。2024年口腔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32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11分。
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在2025年的录取分数线比2024年下降的幅度还是很大的。
5、中国医科大学录取数据分析
(1)临床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临床医学(红医班),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42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21分。2024年临床医学(红医班),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42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21分。
2025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35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14分。2024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40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19分。
2025年临床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09分,超出重点线(521分)88分。2024年临床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18分,超出重点线(521分)97分。
(2)口腔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口腔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23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02分。2024年口腔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628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07分。
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在2025年的录取分数线比2024年也是有所下降的。
6、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录取数据分析
(1)临床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临床医学(济南校区),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72分,超出重点线(521分)51分。2024年临床医学(济南校区),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78分,超出重点线(521分)57分。
(2)口腔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口腔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72分,超出重点线(521分)51分。2024年口腔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77分,超出重点线(521分)56分。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与2024年相比较也是下降的。
7、济宁医学院录取数据分析
(1)临床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临床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35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4分。2024年临床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40分,超出重点线(521分)19分。
(2)口腔医学录取数据
2025年口腔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54分,超出重点线(521分)33分。2024年口腔医学,全省最低录取分是559分,超出重点线(521分)38分。
济宁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与2024年相比较也是下降的。
从全国顶级的医学院到省属的普通二本医学院,一路分析下来,足以证明2025年的医学类专业(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确实存在录取分数线下降的情况。整体来看,录取分数线至少降了5分左右,有些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甚至降得更多。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应该说,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位主播提到的几种原因是有道理的。除了那些原因之外,我觉得还有几方面的因素也在起着影响作用。
一是人口结构变化与医疗需求转型,导致新生儿减少与部分科室需求萎缩,临床医学专业与人口增长强相关的领域(如妇产、儿科)热度降低,连带影响了整体报考意愿。但老龄化社会带来慢性病管理、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的需求上升。这些新兴方向对传统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尚未完全转化为录取竞争热度。
二是职业性价比与社会认知变化,临床医学培养周期长与经济回报滞后,职业发展初期的高强度工作与薪资不匹配,使许多考生转向 “短平快” 高回报行业(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患矛盾、医疗纠纷频发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打破了传统 “医生光环” 滤镜。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手术系统普及)等领域的应用加速,引发对部分医疗岗位被替代或重构的担忧。
三是教育供给与竞争格局变化,引发医学院校扩招与招生计划的调整。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纷纷增设医学院或扩大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拉低分数线。
四是政策调控与行业改革影响,比如免费医学生与专项计划分流高分生源,选科要求与报考门槛调整,比如部分中医药大学取消中医学类专业的 “物理 + 化学” 选科限制(如山西中医药大学),吸引了更多文科生报考,分数线逆势上涨;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仍严格要求 “物理 + 化学” 选科,潜在报考群体相对缩小。
从山东的录取数据来看,医学专业分数线下降是客观事实,但称其 “崩盘” 未免夸张。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学制漫长、培养成本高的现实,医改政策带来的收入预期调整,职业性价比认知的转变,以及人口结构、教育供给变化等,共同推动了报考热度的理性回落。
这并非医学行业的式微,而是考生与家长从 “光环崇拜” 转向 “价值务实” 的体现。医学作为刚需领域,其长期重要性未变,只是职业选择更趋理性。未来,随着行业改革深化与人才结构优化,医学专业或迎来更均衡的发展态势,而理性报考、按需选择,或许才是对这一变化最恰当的回应。
来源:松子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