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周克芹先生 | 让“状元之乡、克芹故里”文化标识照亮空港简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5 18:47 2

摘要:今天,我们怀着深切的敬意,纪念周克芹先生逝世35周年。这位扎根泥土的简阳籍作家,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的悲欢离合,用《山月不知心里事》中的烟火日常,为简阳刻下了最鲜活的文化印记,被誉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

今天,我们怀着深切的敬意,纪念周克芹先生逝世35周年。这位扎根泥土的简阳籍作家,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的悲欢离合,用《山月不知心里事》中的烟火日常,为简阳刻下了最鲜活的文化印记,被誉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

此刻的简阳,正站在“奋进全国百强千亿县、建设成都市域副中心”的历史节点上,围绕“城脉、人脉、文脉”,全方位塑造“状元之乡、克芹故里”文化标识,为简阳城市注入深沉的精神动能,更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988年,周克芹在家写作

1936年,周克芹出生在简阳葫芦坝的一个农民家庭。20年的农耕岁月里,他扛过锄头、当过民办教师、做过生产队长,泥土沾满了裤脚,乡音刻进了骨血。

周克芹家乡——葫芦坝(陈克 摄)

简阳摄影师梁晓始终记得,这位长辈兼榜样常说:“写作的素材都是在锄头里挖出来的。”田埂上的家长里短、屋檐下的喜怒哀乐,在他劳作间隙坐在锄把上听来的“龙门阵”里,都成了笔尖最鲜活的“活教材”。

为创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他从1975年初萌构思到1978年动笔,3年多里土墙房油灯常亮至深夜。贫寒日子里,土墙扣出简易书橱,他挑灯写下许茂的坚韧、四姑娘的倔强,妻子为支持他创作,甚至悄悄卖掉家里门板。正是这份对土地的赤诚,让他的文字始终带着泥土的芬芳,让他被誉为“四川表现农村生活题材的第一人”,更成为首位斩获茅盾文学奖的简阳籍作家。

他的文字让简阳响彻中国文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北影、八一厂同时搬上银幕,创下中国电影史“一书两拍”的佳话;短篇小说《山月不知心里事》《勿忘草》摘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李秀满》译成英文远播海外……简阳的乡土故事,随着他的笔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对简阳而言

周克芹不仅是一座文学高峰

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桥梁

塑造“克芹故里”文化标识

是对“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初心的传承

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开拓

简阳画家曾承举作品:《作家周克芹故里》

当“状元之乡”与“克芹故里”相遇,恰是简阳文脉的千年回响。前者承载历史底蕴,简阳走出四位状元,“应第莲池”的传说绵延千年;后者立起当代文化坐标,周克芹用一生践行的“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与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度契合。二者交融,是历史对当下的馈赠,更是文化对发展的赋能。

市委十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简阳要立足“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城市、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四川省丘区乡村振兴示范”发展定位,坚持把深入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谋划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坚持文化铸魂、商业固本、旅游带动、体育聚能,推进“城市引爆、客群引流、产业引聚”,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进品牌、场景、服务、产业、体制机制融合创新,构建文商旅体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以简州四状元、周克芹为代表的文化名人名片,以龙垭遗址、圣德寺白塔为代表的历史探秘名片,以简州大耳羊、简阳晚白桃为代表的名优特产名片,以海底捞、羊肉汤为代表的美食品鉴名片,以龙舟赛、国际定向越野为代表的赛事演艺名片,以简州面塑、简阳农民画为代表的非遗文创名片,以空铁枢纽、东来印象为代表的国际消费名片,挖掘“简州四状元”、刘氏三溪、周克芹等名人文化资源,重塑“简州八景”城市记忆,繁荣在地文艺创作,办好“周克芹文艺创作奖”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天府门户、空港简阳”影响力和美誉度。

塑造“状元之乡、克芹故里”文化标识,不是为了“贴标签”,而是要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源代码”,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也不是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要以文化赋能产业升级,用产业反哺文化传承。当文学的种子在田野生根,当文化的符号在城市生长,简阳必将以更独特的魅力、更强劲的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致敬克芹先生!

愿“克芹故里”的文化之光

照亮空港简阳更辉煌的明天!

来源:a荒野猎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