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六月,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如期举行。今年的图博会首次设立网络文学专题展,在189平米的专题展区呈现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展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及影视化改编的丰硕成果,凸显网络文学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活力与文化价值。
这是一本网络文学创作的现实题材成功样本
广东人觅粤美味 广东人重故乡情
寻味寻根 冷热自有人生百态
知古兴今 寒暑皆韵春华秋实
一粥一饭成情愫
一饮一啄思故乡
【遇见好书】本期推荐
2024年度“中国好书”《粤食记》
2025年六月,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如期举行。今年的图博会首次设立网络文学专题展,在189平米的专题展区呈现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展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及影视化改编的丰硕成果,凸显网络文学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活力与文化价值。
2024年度“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唯一入选的网络文学作品《粤食记》也亮相此专题展,与《雪中悍刀行》《芈月传》等享誉国内外的网络文学作品并列展出。
《粤食记》由阅文集团作家三生三笑创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前,《粤食记》曾入选“2022年度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扶持项目”、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2023年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
1
三生三笑,本名聂怡颖,广东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截止到目前,三生三笑共创作长篇小说15部,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两度入选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
三生三笑人如其名,爽朗一笑嘴角咧开将近耳廓。为了专职写作,她在众人惋惜的目光中离开了原来的舒适区。骨子里广东敢闯敢干的精神,激发了她在网络文学创作上的丰收。一千万字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她的电脑里码得整整齐齐,仿佛就是她人生轨迹上的一座座小小里程碑。说起《粤食记》的创作,早在2018年她就开始踏上筹备之路,在这期间,三生三笑已经不是一名作者,更不是一名简单的食客,她实地调研、深入采访,甚至亲自进入餐饮店打工 收集第一手的素材。因此,我们在《粤食记》当中得以读到其笔下细致还原的食材甄选、刀工火候等工艺细节。
「READING」
张懿 花城出版社社长 《花城》杂志主编
三生三笑,这几年集中创作了一批现实题材,前几年出版的《我不是村官》,得到了“中国好书”的《粤食记》都是深扎于广东这片热土的网络作品,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我们在评论网络文学(作品)的时候,现在的维度不仅是读者的认可,我们看到专家在肯定、市场也在肯定。
李谓 《粤食记》责编 花城出版社
网络版有100多万字,最后一本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大概就是30来万字。作为一个现实题材的作品,我们会考虑读者的接受度,一本书的厚度会有多长。我们把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比方说在网络小说里她写一道菜制作过程,会涉及到很多很多。在我们编辑看来受体量的限制,我们可能会取它最精华的部分,最能体现这道美食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
三生三笑 《粤食记》
我自己个人把《粤食记》定位是一个很快乐的故事,它是能够给读者带来向上的、积极的感觉。在编辑的眼中,看我删掉了这么多,他都替我觉得可惜。我自己来讲,其实这是一个从完成到完美的过程,我不敢说这本书现在有多完美,但是它的架构以及它的细节,肯定是比在连载时候,要更加精致、更加耐看了。
2
《粤食记》图书主角
林小麦
坚韧执着,对美食有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
《粤食记》图书主角
林佳茵
活泼开朗,常常能打破瓶颈,为团队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
《粤食记》图书主角
麦希明
稳重成熟,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广阔的视野,颇具领导风范。
《粤食记》图书主角
程子华
幽默风趣,善解人意执行力强,是团队中的融合剂。
《粤食记》是三生三笑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本纸质版图书。她以粤菜文化的传承、传播及创新为叙事脉络,描绘出两位本土“识家”茂记姐妹花林小麦、林佳茵,两位归国华侨搭档麦希明、程子华探访洋城老店,找寻即将失传的手工美食的故事。全书共有三十六章节,每一章节标题将各色菜式精华特点鲜明标注,又浓缩了各章节里的主要矛盾。
小说的一开篇,财神茶楼“四大金刚八大天王”在早市的餐桌上悉数铺开,活色生香的广东“叹早茶”拉开了本书的美味之旅。肠粉、艇仔粥、虾饺、文昌鸡……从简单的粥粉面饭,到精致的海鲜料理,每一道菜在三生三笑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灵魂,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粤菜的色泽、香气、味道以及佳肴背后的厨人技法、各路人生。
图书主人公形象及视频片段均根据《粤食记》图书情节AI制作生成
「READING」
孙鸣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她在美食故事的描写当中,采用一种慢叙事的方式。这就跟我们常见的网络小说的高爽点、快节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在她的美食的描述过程当中,看到她会铺陈关于美食工具制作的流程,还有相关市井生活的背景。比如说她在写文昌鸡的制作的时候,文昌鸡是怎么选择的、怎么去抓这只鸡,一直到这只鸡呈现在餐桌过程当中;制作肠粉的银姨,年少的时候是习武的、行侠仗义的,很有女侠风范。那么当她接手到肠粉摊之后,她也坚持本味的制作,坚持手工制作。她每一步就像慢镜头一样的拆解开,这也回应了我们广式美食当中食不厌精的一个特色。
让孙鸣晨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银姨,正是《粤食记》第五章《竹匾肠粉 俗世武功》里的主要人物。这位有着习武功底的竹匾肠粉传承人,制作招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一众食客目不暇接大呼过瘾。如此生动的描写,在《粤食记》里比比皆是,三生三笑妙笔生花把老广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食物鲜活地写了出来,神形兼具色香味俱全,仿若翻开书页就能品尝到粤食美味。
脑海里的电影放映机一幅幅画面晃晃悠悠的放映,与此同时手指飞速地在键盘上下敲打,三生三笑把自己代入了图书人物身上。林小麦坚韧执着,对美食有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林佳茵活泼开朗,常常能打破瓶颈,为团队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麦希明稳重成熟,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广阔的视野,颇具领导风范;程子华则幽默风趣,善解人意执行力强,是团队中的融合剂。
《粤食记》里人物众多,大隐隐于市的厨神、饕客,食肆里只言片语的阿叔阿婶,诸如银姨、茂叔、九爷、担山文、梁伯、老麦夫妇等等,作者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设定,侠义共蓄、刚猛包容的南粤特色跃然纸上,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三生三笑用文字构建出一个“美食次元空间”,她把自己经历的、寻找的、思考的粤美味,一字一字码出了一本《粤食记》。
3
从阅文起点中文网再到花城出版社,《粤食记》历经网友和读者双重检阅,广受推崇,截止到2025年6月,这本2024年度中国好书已经印刷第三次,流量与销量双丰收。它的成功既在于网络文学连载的沉积与爆发,更在于以食物勾连乡情,以美味触动真情。
“天下所有食货,粤地几尽有之,粤地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粤菜美名享誉全球,自古以来对其赞颂的佳作连篇累牍。“而三生三笑的故事,则更轻盈风趣,用个体的经商经历,续写了食物、人物和时代的几重交错光芒。”《粤食记》斩获2024年度中国好书,在全国尤其是在港澳大湾区备受读者青睐,花城出版社 展现出了传统文艺出版社创新求变的姿态。“以文学见证时代,用阅读开启世界”,三生三笑的《粤食记》可以说是花城出版社在新时代积极拥抱多元化新媒体的又一例成功作品。
在作家的挖掘和培养上,我们既注重名家、名作,但是我们也非常关注年轻作者的成长、关心本地作家成长,还有本地题材的挖掘。三生三笑应该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代表。这部作品代表了现在网络文学的一个新趋向,很多网络文学写作者现在着力于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写作,其实也是网络文学精品化的一种体现。网络文学出版传统出版社并不占优势,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们选择一个相对轻巧的切入点,对出版社也好、对作者也好,它既是一个突破也是一种尝试。
——张懿 花城出版社社长 《花城》杂志主编
“悠悠南音韵,久久绕梁声。若解曲中意,何须共箫笙。”一册《粤食记》,引领者人们在味道中思源、开拓。诚如作家莫华杰在《粤食记》分享会,对其好友三生三笑的感慨:“即便时代浪潮再大,也冲不走那份味觉与情感的依存。当食物成为情感载体,美食与城市温度交融,文学才真正落在了土地上。”
编导 | 蔡瑞华
摄像 | 吴治平 李颖琪 唐夏巍
AI制作 | 张凯
来源: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