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搭档朱龙广离世后,66岁六小龄童因两个动作,再次口碑暴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6 14:10 2

摘要:8月2日,86版“如来”朱龙广离世的消息传开,网络瞬间被悼念的浪潮淹没。

文|宋宋

编辑|影娱先锋

前一秒还被群嘲“晚节翻车”,下一秒风向就骤变。

娱乐圈从没有隔夜的恩怨,只有秒表般的舆论反转。

8月2日,86版“如来”朱龙广离世的消息传开,网络瞬间被悼念的浪潮淹没。

刷屏的剧照里,那张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画面,戳中了所有人。

35年前,这山下锁着的是泼猴,也是一代人共有的青春。

有消息悄悄流出:六小龄童或许会亲自去送老搭档最后一程。

网友忽然愣了神:那个天天把“俺老孙”挂在嘴边的他,心里原来一直揣着这位“佛祖”?

没人料到,66岁的六小龄童会在此时迎来口碑的逆转。

而这一切的转折,竟藏在他为朱龙广做的两个动作里。

86版《西游记》的诞生,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1982年开机时,剧组带着一台摄像机跑遍26个省。

在张家界的悬崖边吊威亚、在云南的溶洞里布灯光、经费紧张到一件剧服缝缝补补穿遍好几个角色、用纸片做特效......

就这么凑活,却拍出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重播次数超过上千次,至今仍是寒暑假的“老朋友”。

剧中最妙的对手戏,还得是孙悟空与如来佛祖交锋的那场。

“大闹天宫”那场戏里,六小龄童把孙悟空的猴性演得活灵活现:

金睛火眼瞪得溜圆,金箍棒耍得带风,对着凌霄宝殿拍案叫板时,连额头上的青筋都在使劲。

镜头一转,朱龙广饰演的如来佛祖端坐莲台,眼皮都没抬,只是慢悠悠地伸出手掌:

“你若能翻出我的手掌心,这天庭就让你坐。”

一个暴跳如雷,一个稳如泰山,两种气场碰撞地火花四溅。

但观众不知道的是,开拍前两人在后台练了整整三天。

六小龄童总怕自己的动作太“野”,向朱龙广请教:“我这翻跟头的力道是不是得收收?”

朱龙广反倒劝他:“就得这样!你越跳,才越显出佛祖的定力。”

休息时,他还帮着六小龄童检查威亚的安全扣——

当时设备简陋,每次吊威亚都像在走钢丝。

凌晨收工,两人把道具金箍棒当拐杖,一人一口冷馒头,蹲在片场对词直到天亮。

没有替身、没有空调,只有两个较真的人想把最好的瞬间留给镜头。

正是这份默契,让屏幕里的对手戏有了温度,也成了剧组里的一段暖心事。

02 一句送别抵千言

8月2日,一则噩耗如平地惊雷,在娱乐圈和观众群体中炸开了锅。

86版《西游记》里那位让无数观众顶礼膜拜的如来佛祖扮演者朱龙广,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6岁。

消息传出后,悲痛的情绪在网络蔓延开来,评论区纷纷表达对这位老艺术家的不舍与缅怀。

作为朱龙广在《西游记》剧组里的亲密战友,六小龄童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悼念动态。

“一代影、视、剧艺术大家朱龙广老师于2025年8月2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6岁,永远的‘如来佛祖’,无限的哀悼与思念。”

一张黑白照片中,是本人与佛祖和蔼的面庞。

简短的文字中浓缩着过往一起拍戏的点滴回忆,寥寥数语中藏不住的是对朱龙广老师深深敬佩。

这条动态发出后,网友纷纷被他对老搭档的情义所打动,“这哪是发文,是捧着心在道别”。

有人翻出旧采访里朱龙广夸他“演猴戏能拼到摔断骨”,感慨“原来他们的默契早刻在骨子里”。

许多人在评论区留言:“之前对六小龄童有过误解,但这次看到他对朱龙广老师的缅怀,好感度直线上升。”

而且在朱龙广的追悼会刚有消息时,就有人透露:六小龄童推掉了所有活动,一定要去送老搭档最后一程。

66岁的他膝盖旧伤缠身,长时间站着都费劲,却撂下一句话——

“必须去,当年在黄山他崴了脚,我背他走了三里地;现在他要远行,我不能缺席。”

不少人坦言:“之前总觉得他被角色绑架,现在才懂,他从来都是在念旧人。”

评论区那些带着刺的嘲讽渐渐隐去,被一句句“老一辈的情分太真了”温柔覆盖。口碑的天平,已在字里行间悄然倾斜。

03 争议下藏着的情谊

六小龄童口碑滑坡早就有迹可循。

最招争议的是他对“孙悟空”角色的强硬姿态:

公开批评其他版本的猴戏“不正宗”,甚至在节目里当场摔碎仿冒金箍棒,一句“只有我演的才是真悟空”,让人觉得他狭隘。

更败好感的是频繁的商业操作:

带着“美猴王”标签站台卖酒,穿着猴衣念游戏台词,连悼念金庸先生时都要扯到“孙悟空与武侠精神”,被吐槽“吃相难看”。

“过度消费经典”的标签贴了好几年,社交账号下常见的评论是“别再消费悟空了”“老一辈艺术家怎么变成这样”。

也正因如此,这次的口碑回温才显得格外动人。

谁也没想到,那个被争议包裹的六小龄童,骨子里还藏着这样一份纯粹的热肠。

人们突然发现,那个总被骂“活在角色里”的六小龄童,其实一直活在回忆里。

他反复提及的“正宗猴戏”,藏着对章氏猴戏传承的执念;

他舍不得放下的金箍棒,念着35年前在剧组的日日夜夜;

那些和朱龙广一起在雪地里等天光、用罐头瓶热饭、为一个动作争到面红耳赤的日子。

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消费经典的演员”,而是一个念旧的老人:

他记得谁在他摔断腿时端过汤,谁在他被质疑时说过“你演得最好”。

口碑的暴涨,说到底是戳中了大众对“真性情”的期待,本质上是大众对“真诚”的回应。

朱龙广虽走,如来佛祖永远在莲台;

六小龄童口碑回温,让人想起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完美神像,是会犯错却把情义看得比名气更重的性情中人。

结语

朱龙广走了,像块温润的玉坠摔落,观众心里空落落的。

六小龄童来了,像块执着的顽石,带着藏了半生的热,倒让人心头又暖暖的。

争议会淡去,角色会被铭记,但比这些更长久的,是那群人在五指山下、在取经路上,一起熬过的苦、守过的真。

就像86版《西游记》会一遍遍重播,那些藏在角色背后的情义,也终将穿过舆论的喧嚣,留在人心最软的地方。

参考资料:

环球网|演员朱龙广去世,六小龄童发文悼念

京报网|86版《西游记》中的如来佛扮演者朱龙广去世,六小龄童深情缅怀

红星新闻|演员朱龙广去世,曾出演87版《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六小龄童发文哀悼

来源:影娱先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