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0日,来自重庆西南大学8名同学组成的“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抵达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正式开启以“‘普’写彭水新韵,‘话’聚振兴力量”为主题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实施“校园启蒙-职场赋能-文化融合-社区浸润-全域调研”的立体化推
7月10日,来自重庆西南大学8名同学组成的“语润彭水·言筑未来”推普实践团抵达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正式开启以“‘普’写彭水新韵,‘话’聚振兴力量”为主题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实施“校园启蒙-职场赋能-文化融合-社区浸润-全域调研”的立体化推普路径,让普通话成为串联教育、产业、文化、民生的重要纽带,以青年担当投身祖国乡村振兴事业。
首日,实践团从重庆出发抵达于6月刚投入使用的彭水西站,随即前往彭水县汉葭街道,与来自当地三个社区不同岗位的网格员们一起举办了社区推普宣传培训暨本次推普活动启动仪式。
团队成员们向社区居民发放了推普宣传单并介绍了普通话使用的重要意义。一场由播音专业同学主讲的、结合彭水方言发音误区的普通话发音口型技巧培训让社区工作者热情高涨,纷纷与同学们一起跟读跟练起平翘舌音等方言与普通话易混淆的正确读法。在讲解易错的普通话使用技巧后,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对于国家普通话考试模拟题目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本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底气。
在启动仪式上,团队负责人关扉阳表示,“高铁站的建成促进了彭水与全国各地的交通链接,而普通话则是助力彭水苗乡文化及非遗传统走向更大平台的重要渠道,希望本次推普活动能够充分对接彭水人民生活需求与当地发展的切实需要。”这让社区工作者们也对普通话的推广产生了更多的认同,并主动介绍了当地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和彭水传统民风民俗。
次日,为积极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号召,团队成员克服40度高温,分组行动在彭水城区各处,进行了国家推普宣传手册发放及自制传单调研活动。同学们兵分多路走进商铺、菜市场、公园等彭水居民主要活动地,向过往居民商家发放推普资料,耐心讲解普通话在求职就业、旅游宣传、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团队在推普第一线,通过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宣传手册,普及普通话相关历史,提供普通话知识和普通话使用标准;通过“线上+线下”并行模式收集调研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学习需求及难处等信息;通过对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语博”平台及app和团队自主开发彭水特色语用小程序的宣传,为彭水各类人群对接优质的普通话学习资源,为后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奠定基础。其中有多位居民表示会把宣传册带回家中并分享在家庭群,鼓动全家一起学习标准普通话。
语言是沟通与发展的纽带。这支青年团队正为彭水搭建“语言立交桥”,让青春力量对接乡村真实需求,使普通话成为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真正桥梁。每个青年正在以脚步丈量苗乡沃土,以真情浇灌民族团结的花园,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在触摸历史根脉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服务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知行合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于每位学子而言,这早已不仅是一次推普三下乡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价值锻造。青春的热血与苗乡的呼唤相遇,正如同乌江与郁江在彭水完美交汇,孕育的必将是民族团结更加枝繁叶茂、祖国乡村更加繁荣稳固的美好未来。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心系家国、担当奉献的最美诠释,未来,也必将凝聚振兴力量、继续润泽四方。
作者:鄢子轶 关扉阳
来源:杰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