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时代 “协”手向未来:两岸青年共绘同心画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6 15:14 2

摘要: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奔涌向前,势不可挡。2025年8月5日,“走进政协·台湾青年说”活动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温情启幕。台湾政党代表、青年学子、在闽创业就业台青与省、市政协青年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坦诚对话中讲述政治协商民主框架下两岸融合发展的鲜活故事,共同为

(记者 许国玺)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奔涌向前,势不可挡。2025年8月5日,“走进政协·台湾青年说”活动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温情启幕。台湾政党代表、青年学子、在闽创业就业台青与省、市政协青年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坦诚对话中讲述政治协商民主框架下两岸融合发展的鲜活故事,共同为这幅跨越海峡的同心画卷添墨加彩。

领导寄语:以同心之愿铺就融合之路

福建省政协主席滕佳材,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符之冠等出席活动。会前,滕佳材会见台湾嘉宾代表时深情寄语:“省政协始终把促进闽台融合作为工作主线,‘让政协走进台胞、让台胞走进政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希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台湾同胞真正了解祖国大陆的政治制度,凝聚起‘两岸一家亲’的共同信念。”他期待台湾朋友把在大陆的真实见闻带回岛内,让更多同胞感受到融合发展的温度与力量。

“两岸融合,福州先行。”郭宁宁的话语充满实干底气,“我们正加快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就是要让榕台两地在经济共荣、社会共融、情感共鸣中越走越近。”她认为,本次活动是两岸青年“心贴心”的双向奔赴,期待更多台胞台青在福州这片热土上追梦、筑梦、圆梦,共同把“有福之州”建设成两岸同胞的幸福家园。

阮诗玮则将目光投向青年一代:“你们是两岸融合的生力军,也是打破隔阂的破冰者。”他希望台湾青年用真诚分享让岛内民众看见真实的大陆,更期待两岸青年并肩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在时代浪潮中书写青春华章。

政协故事:以亲历之感传递血脉深情

活动现场,几位台湾青年的讲述如暖流涌动,字里行间都是与政协结缘的动人记忆,更藏着“两岸一家亲”的血脉深情。

“在我们家,去台湾是探亲,回福州才是回家。”生长于台湾新北市的“福州女婿”林杰民,已在福州扎根十年。作为活动的老朋友,他去年分享了闽台乡建乡创的实践,今年又带来新感悟:“这一年,省、市政协多次为台青发展开展专题协商,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我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他坚信,持续的沟通能让两岸同胞的心贴得更近。

与政协结缘六年的林君盈,是福州高新区里两岸青年交流的“红娘”。她常说,政协委员的提案里藏着民生温度——从教育资源均衡到科技创新扶持,每一份建议都连着社会发展的脉搏。“这种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力量,让我看到制度背后的深情。”她期待两岸青年在政协平台上携手,为共同的未来添砖加瓦。

来福州四年的许真真,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归属感。加入“桂溪社区台胞志愿者服务队”后,她在垃圾分类、邻里互助的小事里,触摸到福州的城市温度。“在市政协支持下,我们推动成立‘福台志愿服务中心’,就是想让志愿服务成为两岸同胞共情的桥梁。”她笑着说,希望“志愿之花”能开遍海峡两岸。

“90后”台湾女孩陈筱婷,用镜头记录福州故事的短视频火遍两岸。在福州市政协委员带领下,她探访鱼丸、线面的非遗技艺,视频里的烟火气让台湾网友留言:“原来福州这么精彩!”更让她感动的是,政协会议上讨论的台胞创业流程简化问题,很快就有了实质进展。“这不是遥远的‘政治名词’,而是‘说了有人听,听了有行动’的温暖。”

同城图景:以政策之实铺就共融之路

打造福州与马祖“同城生活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这一举措后,福州迅速行动。今年5月,《福州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第二批政策》发布,让“同城”从愿景变成实景。

活动现场,情景剧《乔迁之喜》用欢笑与泪水演绎了台胞的幸福变迁:从马祖福澳码头到福州新家,“下船就有公交接”;“福马同城通卡”在手,公交地铁畅行无阻,十余个景点免费逛;依托福马产业园政策,马祖乡亲的小生意越做越红火……这些细节里,藏着台胞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爷爷是福州人,奶奶是马祖人,我是两岸情缘的结晶。”台胞魏文的故事自带温度。高中时来福州探亲,他与本地姑娘一见钟情,如今把事业重心放在福州。“福马‘同城生活圈’不只是交通便利,更是两岸青年共创未来的舞台。”在他看来,政策的温度,正在于让“两岸一家亲”从理念变成日常。

青春同心:以奋斗之力书写共荣之章

活动中,嘉宾们的分享勾勒出两岸青年携手向前的坚定身影。

十三届福建省政协委员艾珂竹,用十年光阴架起两岸新闻交流的桥梁。她打造的纪录片《艾在归途》,讲述了十个台胞寻亲的故事。而片中“台胞寻亲平台”的构想,最早源于她在省政协全会上的提案,后被带到全国政协全会。“当提案从会场走向生活,当老兵的‘归途’变成荧屏里的重逢,我们书写的不仅是亲情,更是对共同家园的向往。”

从事乡建乡创十年的台胞王怡雯,用“理解—实践—共识”诠释对协商民主的理解。在闽清三溪乡,她与村民围坐讨论百年油坊改造、游客中心选址,“村里怎么建,村民说了算”。她说,这正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生动实践,“台青在这里不只是参与者,更是民主实践的推动者”。

华侨大学台湾教师张立齐的分享引人深思。两个月前,他亲历民进党当局的“绿色恐怖迫害”,更感念在大陆求学时,见证政协委员深入田间地头听民意的场景。“从宁德时代的‘中国速度’到敦煌光热电站的‘能源革命’,大陆用四十年创造奇迹,靠的是能凝聚人心的好制度。”他坚信,只有祖国完全统一,两岸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繁荣。

正如点评嘉宾所言,无论是寻亲故事里的亲情凝聚,还是乡村建设中的共识凝聚,亦或是制度优势里的人心凝聚,“四个凝聚”正是新时代政协的使命担当。

活动尾声,《奋斗吧!青春》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的笑容格外灿烂。这场连续举办四年的“走进政协·台湾青年说”活动,早已超越交流平台的意义——它是政治协商制度“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展示,是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见证。

潮涌海峡,青春同行。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正走进政协、融入大陆,在融合发展的浪潮中,与大陆同胞携手,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篇章。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