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家院古盐道坐落于运城中条山,是当地古盐道之一,以盐业运输为主要功能。其地处两山之间,道路曲折,仅容驮运,无法通车辆。该盐道起于刘范村,经牛家院、柏树岭、上牛村、下牛村,过圣人涧镇抵达茅津渡,故又称刘茅古盐道。据《平陆县志》记载,因位于 “横岭” 区域,此道亦
牛家院古盐道坐落于运城中条山,是当地古盐道之一,以盐业运输为主要功能。其地处两山之间,道路曲折,仅容驮运,无法通车辆。该盐道起于刘范村,经牛家院、柏树岭、上牛村、下牛村,过圣人涧镇抵达茅津渡,故又称刘茅古盐道。据《平陆县志》记载,因位于 “横岭” 区域,此道亦名 “车辋路”,与虞坂古盐道并称 “姊妹路”,2021 年被列为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项目。
古道旁山顶有一处摩崖石刻,系在自然山石经砌磨平整后刻成,存有两篇题记。其一为《北周开山道记摩崖石刻》,高 85 厘米、宽 64 厘米,以魏体楷书刻就 9 行文字,记载北周大象二年(580 年),藏用绩、叱罗兴奉诏开通盐池至陕州三门山道之事,提及役使 1200 人,历时十日完工,道路连接盐池与陕州,较虞坂道更便捷。
另一篇《元代重修运盐古道摩崖石刻题记》规格为 90 厘米见方,楷书 11 行,记载该路因自然损毁崩毁后,盐池公事王文派兵匠重修,改造险峻路段,便利盐运与行商。虽历经 1400 余年风化侵蚀,崖壁出现裂缝,文字模糊,但仍可辨识其记录古盐道修筑脉络的核心内容。《安邑县志》载 “中条山有银矿处为牛家塬,俗呼牛家院,并云石刻有字,人多不识”,民间亦有 “有人识破牛家院,能发九州十八县” 的谚语。
当地流传着牛家院的传说:一货郎遇老夫人买线,随其入洞取钱,见毛驴碾米,老夫人以米抵线钱。货郎至洞外发现米为金珠,返回时洞门已消失,此后再未开启。这让牛家院在当地人心中成为藏宝之地,“打开牛家院,能发九州十八县” 的俗语广为流传。
这条古盐道见证了历代盐商的坚守与坚韧。受关公诚信文化熏陶,盐商秉持儒家诚信原则,以 “以诚待人” 为经营信条,美名随盐道远播,其所得皆为 “有义之财”。
牛家院古盐道承载着河东盐业的兴衰历程,自北周始建至元代重修,体现了历代王朝对盐业的重视。民间传说更将盐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如今,其蕴含的盬盐文化基因与盐湖历史符号,成为比传说中 “宝藏” 更珍贵的财富。
来源:山西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