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号立秋,别忘记“咬秋”,吃1瓜,食2果,喝3汤,舒服过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6 15:56 2

摘要:再想想,过去几年,每到立秋左右,不少人开始觉得口干舌燥、喉咙卡卡的,甚至便秘、失眠、食欲不振轮番上阵。这不是巧合,是身体在提醒你:换季了,该换“吃法”和“过法”了。

谁说立秋是凉快的开始?热得你满头大汗的时候,日历上却写着“秋天来了”;胃口差、睡不好、老是烦躁,身体不舒服还说不出个所以然。

难道是“秋老虎”在作祟?问题是,这“虎”不咬人,为什么总是先咬身体?

再想想,过去几年,每到立秋左右,不少人开始觉得口干舌燥、喉咙卡卡的,甚至便秘失眠食欲不振轮番上阵。这不是巧合,是身体在提醒你:换季了,该换“吃法”和“过法”了。

可问题来了,立秋到底该怎么吃?人人都说“咬秋”,但什么是“咬秋”?吃一口西瓜就算数?还是要大鱼大肉“贴秋膘”?一不小心吃错了,是不是反而会让身体更累?

我们今天就从“咬秋”这件传统但被一半人误解的事儿说起,聊聊立秋吃1个瓜、2种果、3款汤的讲究,告诉你怎么通过简单饮食,让身体顺顺当当地跨过这道换季坎。

所谓“咬秋”,听上去像是个老习俗,甚至有人以为只是图个口彩,其实背后有真实的生理依据。立秋虽“秋”,但热气未退,燥气却悄悄来了。

人体在这个时候面临一个双重挑战——一边要继续应对高温,一边要开始适应逐渐干燥的空气。这时候如果还一味贪凉、暴饮暴食,或者不注意饮食调理,很容易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皮肤干燥等问题。

代谢这时候就非常敏感。夏天人体处于“发散”状态,到了立秋,身体逐渐收敛,但如果你的生活节奏、饮食结构没跟着调整,比如还在狂吃冷饮、通宵熬夜,那身体就像一辆刹不住车的汽车,一头撞上“秋老虎”的墙。

“吃1瓜,食2果,喝3汤”,其实是给身体换挡。不是照本宣科地“吃点啥”,而是通过这些食材,帮身体从夏天的“发汗排湿”状态,过渡到秋天的“润燥养肺”模式。

先说那个“瓜”。不是随便一个瓜都能吃得对。立秋要吃的,是西瓜——但不是大口大口的冰镇西瓜。西瓜确实能清热解暑,但立秋吃法要讲究“温凉适度”。

不少人一到立秋就觉得“西瓜该收了”,可中焦湿热未退,这时候适量吃点常温西瓜,反而能帮身体顺利“收尾”夏天的热气。但如果贪凉、吃得太多,特别是体质偏寒的人,就可能引起腹泻胃胀,甚至寒湿困脾

湿热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你想想,夏天是不是总觉得黏黏的、懒洋洋的、没有胃口?那多半就是体内湿热没排干净。立秋吃点西瓜,是在帮身体“扫尾”,但要记住一个词:适量。

尤其是老人、小孩、体寒体弱的人,一定要少吃、慢吃,甚至可以和温热食物搭配,比如喝点姜茶再吃,让身体“有个缓冲”。

说完瓜,再说“2果”。这两个果子,分别是梨和葡萄。为什么是这两个?不是因为它们好看好吃,而是因为它们对秋天的气候特征“对症下药”。

梨,是秋天的“润肺神器”。秋燥伤肺,这是老话,但不是迷信。你看看这时候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喉咙干、鼻子痒、皮肤痒、咳嗽、便秘……这些都和肺燥脱不了关系。

梨水分多,而且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和天然果胶,能帮你润喉、通便、缓解干燥。但要注意,生吃梨太凉,容易刺激肠胃,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建议炖着吃,比如冰糖炖梨,小火慢炖,不加冰块,不吃凉的,效果更好。

葡萄则是“贴秋膘”的好帮手,但不是让你发胖的意思。夏天出汗多,体力消耗大,很多人到了立秋其实是“虚”的,尤其是气血不足的人,常常觉得累、头晕、懒得动。

葡萄含有天然的葡萄糖和果糖,还有微量元素和有机酸,适当吃点,能快速补充能量,改善“空虚”的状态。但别贪多,糖分高,血糖不稳的人要控制量。

气血是立秋之后容易出问题的隐形角落。很多人不觉得自己气血虚,结果一到秋天就特别容易感冒、过敏、情绪低落,那多半就是气血跟不上。用“葡萄+鸡蛋羹”这个搭配,既能补气,又不伤脾胃,是不少营养师推荐的秋季小点心。

再说“3汤”。这三碗汤,不是为了让你天天喝鸡汤补身体,而是帮助你调整体内的“干湿平衡”和“寒热过渡”。

第一碗:绿豆百合汤。夏季喝绿豆汤清热解暑,但立秋后要加点润燥的东西,比如百合。百合滋阴润肺,绿豆清热利湿,两者搭配,是“收夏火、调秋燥”的经典组合。但这汤要温热喝,不能冰镇,也不能空腹喝,避免胃寒

第二碗:山药排骨汤。山药健脾养胃,排骨补充蛋白质,特别适合夏天后“脾虚食少”的人。夏天吃冷饮多、作息不规律,很多人脾胃早就被折腾得七零八落。

山药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而排骨炖得酥烂一些,也不伤胃口。喝这汤时,可以加一点点姜片,暖胃又不腻。

第三碗:银耳莲子汤。这碗汤对女性尤其友好。银耳滋阴、莲子安神,立秋后不少人“燥中有虚”,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的人,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皮肤干燥情绪烦躁等问题。

这时候一碗温热的银耳莲子汤,不仅润肺,还能改善睡眠质量。但要注意,银耳泡发要干净,避免滋生细菌;糖要少放,尤其是有血糖问题的人。

睡眠这个事,很多人觉得和吃没啥关系,其实不对。饮食调好了,身体才不燥,人才不烦。秋天是“收敛”的季节,脾胃是“接收”的门户。吃得对,睡得稳,身体才会顺。你一养护它,它就不折腾你。

说到底,立秋不是一个“节气提醒”,而是一次身体状态的转折点。如果你忽略了这个转折,就等着身体“反弹”给你看。不信你问问身边人,多少人一入秋就开始感冒、便秘、上火、精神差?那不是倒霉,是你没跟着自然走。

消化系统其实最怕的就是“节气变了,人还不变”。夏天你能靠冷饮撑着,但秋天再这么吃,肠胃就开始抗议。这时候换一点温润的食物,多喝点汤、少吃冰冷、多吃应季水果,身体自然就顺了。

而“咬秋”这事,不是为了仪式感,而是一次身体调频。你吃对了,身体自然顺;吃错了,什么“贴秋膘”“润肺润燥”都成了空谈。

秋天,是个收的季节,不是猛进的季节。顺着它来,吃点该吃的,收起夏天的放纵,身体才不会在秋天掉链子。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节气与健康生活指南.

来源:狄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