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鱼雷击中和炮击两种说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6 08:00 2

摘要:电影《甲午风云》表现的是“致远”被“吉野”发射鱼雷而击沉。《清史稿·邓世昌传》中载:“(‘致远’)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辞海》中“邓世昌”条也明确指出是被日舰鱼雷击中。这大概是来源于海战中代替丁汝昌指挥的亲历者刘步蟾,他在战后的报告中明

▌朱小平 著

电影《甲午风云》表现的是“致远”被“吉野”发射鱼雷而击沉。《清史稿·邓世昌传》中载:“(‘致远’)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辞海》中“邓世昌”条也明确指出是被日舰鱼雷击中。这大概是来源于海战中代替丁汝昌指挥的亲历者刘步蟾,他在战后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刘步蟾是亲眼所见“致远”冲向日舰,他的说法无疑具有权威性。

清人姚锡光后来所撰《东方兵事记略·海军篇》中也说是“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这遂成为后世所采用“被鱼雷击中导致沉没”的主要依据。

但据中日作战双方其他亲历者的记载,却并非认定是鱼雷所击,而是遭日舰炮击才导致沉没。

例如,与刘步蟾同在“定远”舰上的丁汝昌,事后向朝廷奏报即云“皆由敌炮轰毁”,一些参加过海战的北洋舰队军官事后向上级呈文时也说是被日舰炮火击中“致远”,如“镇远”舰枪炮官曹嘉祥等呈文称:“譬如‘致’、‘靖’两船,请换截堵水门之橡皮,年久破烂,而不能整修,故该船中炮不多时,立即沉没。”水师守备高承锡呈文时称:“……‘致远’皆因无甲,数中炮即透入机舱,进水沉没。”

观战的英国海军提督也说:“……日炮毕萃于舰(“致远”),独中深渊之祸。”参战洋员“定远”舰副管驾戴乐尔(又译泰莱)事后也回忆:“为敌炮所沉者三舰。其中有一为忠勇之邓君所统之‘致远’舰。”

日本方面的记录也印证是炮击导致“致远”爆炸沉没。日本《日清海战史》载“致远”被日舰“纽状火炮连弹装入快炮袭之,密如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中炮后舰体之倾斜益甚,螺轮翘于水上,虚转于空中,终挟全舰人员俱沉。此时,然有声如裂帛者,恐即其汽锅之爆裂也”。

另外,日本舰队的战术是与北洋舰队保持距离,避免与北洋舰队近距离拼搏,其考虑之一是当时鱼雷性能差,同时怕被北洋舰队炮火击中引爆导致舰毁失去作战能力,故在开战前日本联合舰队各舰均将鱼雷掷入海中。不仅是日方,北洋舰队一些参战舰亦如此,“镇远”“靖远”等均将准备发射的鱼雷速射出或沉入海中。北洋舰队各舰装备的发射管中均装有鱼雷,抵近敌舰皆可以发射,但第二发鱼雷则置于发射台,极易被敌炮击中引爆。故近年来日本和西方研究史料还有一种假设:“致远”舰上的鱼雷发射舱被日方炮弹击中,鱼雷被引爆,则导致舰体爆炸沉没。但迄今没有史料证明“致远”是否在开战前将鱼雷沉入海中,更有可能的是保存鱼雷以便抵近“吉野”相机发射。此次对“致远”的打捞,发现有鱼雷引信,但完整的鱼雷至今未发现,只能有待时日再进行打捞,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来佐证。

前引《日清海战史》日方分析,“致远”舰内涌进海水太多,浸漫进锅炉舱引起爆炸导致舰体沉没,也不乏一种可能,比鱼雷击中的说法更具有科学性。笔者倾向赞成上述观点:“致远”航速过快,本身水线下就有两个大洞,涌进的海水才是致命的罪魁。当然,导致“致远”沉没之谜,仍然需要更准确的史料证据,特别是考古发掘的新发现来破解。 (6)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