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的是古井 连通的是民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6 16:12 2

摘要:宁乡资福镇红旗村的望峰泉古井边,每日涌动的不仅是清冽泉水,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望。这口百年老井从淤塞干涸到重焕生机,滋养4800名村民的同时,更成为基层治理中读懂民心、凝聚民心的生动注脚。

贺文兵

宁乡资福镇红旗村的望峰泉古井边,每日涌动的不仅是清冽泉水,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望。这口百年老井从淤塞干涸到重焕生机,滋养4800名村民的同时,更成为基层治理中读懂民心、凝聚民心的生动注脚。

民心藏于记忆深处,更显于日常期盼。当自来水早已入户,村民仍对古井念念不忘,念叨着那口“甜水”,这份牵挂背后是对集体记忆的珍视、对乡土情怀的眷恋。红旗村“两委”没有将其视作“小事”,而是在“党员亮身份、代表在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敏锐捕捉到这份情感诉求,毅然决定修复古井。这种“从群众呼声里找方向”的治理智慧,正是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的生动体现——民生不仅是柴米油盐的物质供给,更包含精神情感的满足与乡土文化记忆的传承。

治理的温度,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越发滚烫。修复古井面临资金短缺、泉眼难寻等难题,村“两委”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带动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齐发力,连在外务工者都纷纷捐款支持。清淤现场老少上阵的热闹场景,清泉喷涌时的欢呼,让一项民生工程变成了一次集体情感的共鸣。当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古井便不再是冰冷的设施,而成为承载共同努力与情感的精神地标。这种“众人拾柴”的共建模式,既破解了治理资源有限的困境,更让民心在协作中越聚越紧。

如今,红旗村的古井边,凉亭石凳供人休憩,党员志愿者轮流维护秩序,每10天一次的水质检测筑牢安全防线,连周边村民、城里居民都慕名而来。这口井的辐射力早已超越“供水”本身,成为展现乡村温度的窗口。水桶碰撞声里的家长里短,井水滋养出的米饭香,让“办实事”有了可感可触的模样。

古井的汩汩清泉启示我们:基层治理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于细微处回应期盼,于共建中凝聚力量,就能让民心如井水般清澈汇聚。一口井、一条路、一盏灯,这些看似平凡的民生细节,恰恰是丈量治理成效的标尺,是连接党心民心的纽带。唯有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方能让每一份民生投入都生长出温暖人心的力量。

相关链接:

百年古井涌新泉 ,宁乡红旗村修复一口古井连起一村民心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