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洪流中,教育类公众号始终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语参”)公众号、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数参”)公众号、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地参”)公众号从众多教育类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成
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洪流中,教育类公众号始终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语参”)公众号、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数参”)公众号、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地参”)公众号从众多教育类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10万+粉丝序列,成为精准服务基础教育的“网红”账号。它们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蕴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中学教学参考期刊集群
- 点击播放 -
精准定位:在需求痛点上深耕
成功的起点往往蕴藏在未被满足的需求里。2012年,中教参期刊集群按照总社统一安排,开启第二次期刊转型创新历程。各刊主动响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积极应对教育数字化浪潮,纷纷出台转型创新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各刊敏锐察觉到新媒体平台的异军突起已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读者数字化阅读需求在不断被激发并越来越旺盛。为此,在坚守传统纸刊出版的同时,2013~2015年,总社期刊板块各部门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各刊公众号以“为学科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为定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创刊40余年的专业底蕴与数字媒体的便捷性深度融合,成为连接期刊与读者、编辑与教师的温暖纽带。
中语参公众号推文阅读量
中地参公众号2014年12月上线,当月,由宁夏社会科学研究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禄胜老师撰写的推文《二十年后,我该怎样爱你》,凭借朴素的文字,斩获千余次阅读,也带来了中地参公众号粉丝量的迅速攀升。中数参公众号首篇推文是关于编辑部要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学数学特色课堂案例分析研修会的消息。文字简短朴实,甚至没有格式编排和配图,但也受到了积极关注。负责中语参公众号运营的编辑回忆,刚刚开通的公众号只是发布了一条开号信息,便收获了近千名“粉丝”。“哪里有中学,哪里就有中教参。”刊群在基础教育领域多年的深耕,让公众号从诞生就自带传播基因,精准锁定高净值用户群体,并持续对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推出一流水平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引领研究成果。
内容联动:用创新形式激活传播
中数参公众号《作者分享》栏目推文阅读量
中数参公众号《作者分享》《好文推荐》
《责编分享》栏目(从左至右)
中数参公众号《课例视频》栏目
内容创新是突破流量天花板的密钥。中数参解码优质内容生产,在公众号推出“写论文总卡壳?看名师如何把教学实践变成‘爆款文章’!”特别策划。通过《作者分享》栏目推出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刘帅老师撰写的《经历抽象过程 理解概念本质》,以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概念抽象过程,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推文一经发布,阅读量便破2000,评论区满是“终于找到写论文的‘门道’了!”“原来案例分析要这样‘深挖’!”的感叹。
此外,《好文推荐》《开卷有益》栏目精选期刊当期重要文章,以“精华节选”形式呈现。无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还是中高考试卷分析,都能在这里快速获取,让教师们用“碎片化时间也能学干货”。在《责编分享》栏目,期刊每期责任编辑会分享自己的选稿逻辑、审稿心得,甚至是“被作者‘吐槽’后的反思”。这些“掏心窝”的分享,让许多教师了解了期刊选文的深层标准。中数参公众号运营编辑表示,《课例视频》是当前最受追捧的栏目之一,汇聚了全国优质课评比获奖课例、名师示范课等资源,涉及初高中各学段,课型全面,在呈现方式上注重逻辑梳理与方法提炼,能够满足不同学段师生对数学基础内容的学习需求,创下较高浏览量。
中地参通过公众号发布征稿启事
中地参精准策划主题出版选题,通过公众号发布征稿启事,如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等国家战略与前沿议题,引导作者定向产出优质论文,推动期刊多次入选中国精品期刊展,单篇推文阅读量均超过7000+。
价值沉淀:从流量到影响力的跃迁
中数参卓越教研
10万+的终极意义,在于构建教育服务生态。《深度研修》《专业帮扶》是中数参编辑部的定制化服务,该项目以专家授课、学员研讨、导师陪伴等多元形式,辅以名师经验、课例打磨等,为每位教师配备专属编辑,从选题到成果全流程指导,覆盖教学研究价值、方法、成果表达;还定制小课题孵化,搭建交流社群与VIP 资源圈,推动教学实践与研究进阶,让教师成长每一步都有专业支撑。
中地参通过公众号征集教师摄影作品
用作期刊封面
中地参积极实施用户共创,通过征集教师摄影作品用作期刊封面,提升期刊社会影响力与用户黏性;通过开展地理研学活动、推广教辅图书、U盘等,将“粉丝”流量转化为经济收益。这种从信息传播到价值共生的转变,正是教育类账号最珍贵的成长轨迹。
中教参期刊集群10万+账号的进化史证明:教育类公众号的破圈,从来不是流量游戏,而是用专业度解决真问题,用创新力连接人与教育的无限可能。目前,中政参(7万+)、中学生物教学(5万+)、中化参(4万+)、中史参(3万+)、中物参(2万+)的公众号,以及中教参期刊服务号(1万+)也在纷纷探索融媒转型新路径,在创新运营中不断提升数媒影响力与服务力。
2025年是总社“出版融合转型年”,期刊各部门将持续推进落实“2025出版融合转型年”实施方案,深化数智技术应用,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内容创新、技术赋能和服务升级,构建全新教育信息传播与服务生态,为建设教育强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总社八刊第八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
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