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4年,54岁于和伟演毛主席,再次让唐国强和世界刮目相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6 16:30 2

摘要:1995年,刚上大三的于和伟,遇到了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5年,刚上大三的于和伟,遇到了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那时,巩俐是上海滩歌舞皇后“小金宝”,于和伟却是没有姓名的伴舞群演。

电影上映那天,他特地跑去院线观看,可惜没有找见自己。

后来,张艺谋回忆说,当年他总觉得这些人中,有一个将会成为很牛的演员。

在影视圈摸爬滚打30年,直至46岁大器晚成。

于和伟演过历史大儒,也扮过市井百姓,但从来不变的是一颗初心。

如今,54岁的他,仍在大胆开拓人生角色,挑战出演伟大领袖毛主席。

要知道,第一代特型演员已经到达天花板,后辈其实很难超越。

73岁唐国强,就曾先后塑造50多个不同时期毛主席形象,形神具备、深入人心。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于和伟这版的造型一出,还是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01

论出身,于和伟与娱乐圈,几乎挂不上钩。

3岁丧父,哥姐9人,母亲45岁生下他,吃的大姐奶水长大。

不好好学习的少年时期,他看遍了金庸的小说,梦想成为书中的“男主角”。

从幼师学校毕业后,他愣是凭着一股东北大碴子味普通话,考入了抚顺市话剧团。

1991年,他和舞蹈演员宋林静相爱了,但却遭到对方父母强烈反对。

宋家父母都是中学教师,身边仅有一个独女,自小便养得精细,不忍让其受苦。

为了守住这份爱情,于和伟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他不再关心脚下鞋子够不够白。

他拿起新华字典学普通话,买电影光盘琢磨表演,用一年时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彼时,宋林静还留在话剧团,两人异地相隔,备受煎熬。

1992年,上戏开办两年制的进修班,于和伟鼓动女友去考,两人相约一起毕业。

之后,宋林静便成了马伊琍的同寝舍友,两人的闺蜜情谊一直延续至今。

“第一次见到师哥,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温柔,特别专情的好男人”。

30年后,马伊琍在某个公开场合回忆起当年往事,忍不住大赞于和伟。

而第一次接触到世界顶级电影之后,于和伟形容自己好像上了贼船。

之后,他泡图书馆、拉片子、排大戏,觉得“生命获得了一些价值”。

1996年,于和伟与宋林静毕业之后,双双被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录取。

宋林静出任导演助理,每天都有执导不完的戏,偶尔还客串些小角色。

于和伟则在舞台上负责甩大旗,开会报到、吃饭睡觉,一下胖到170斤。

郁郁不得志的他,拿着每月150元的工资,成为靠女友接济的“软饭男”。

眼见身边同学各有起色,苦酒下肚的他爬上南京长江大桥,想要轻生了断。

“如果没有妻子的理解,安慰和帮助,我都要改行了”。

在于和伟最艰难的时候,宋林静选择嫁给他,没有婚礼,也没有钻戒。

02

2003年,于和伟接拍《历史的天空》时,妻子怀孕了。

团里三位编剧姚远、邓海南、蒋晓勤,看他苦熬多年无果,全都帮他争取角色。

为此,于和伟铆足了劲,誓要演好反派“万古碑”,不负这份人情债。

在李雪健、张丰毅等大腕面前,他的心理素质稳得可怕。

后来,高希希逢人就夸他,“这个角色将来出来,你看吧,一定是震撼性的效果。”

该剧播出之后,于和伟被媒体冠以“新锐反派”称号,演了6年反面角色。

“再肮脏丑陋的灵魂,里面也会有那么一处洁白”。

他饰演的坏人,从来不是天生就罪大恶极,既招人恨,又惹人怜。

《纸醉金迷》里范宝华是个投机分子,西装分头,假笑粉面,但心较比干多一窍。

《搭错车》里苏民生拿阿美当摇钱树,但得知其是自己女儿时,又不禁悔恨万分。

于和伟没有刻意讨好观众,也不曾陷在一套模式里,他的表演有支点,接地气。

即使,他饰演同一个人物,也绝不会重复表达,始终保持创作的热情。

在电视剧《中国1921》和电影《建军大业》里,于和伟曾两度饰演“陈独秀”。

2021年,他接拍《觉醒年代》时,再次出演同样一个人物。

为了诠释好这个角色,他做了大量案头工作,翻看许多名人著作和民国信件。

开拍之时,导演提出了要求,让他全剧只哭一次,但他代入情境后多次泪眼婆娑。

有一场戏,他的台词有5页纸之多,为保证人物状态,他一口气说完,不错一字。

当年,这部剧拍成了北大招生简介,而于和伟也成为观众心中最好的“仲甫先生”。

之后,他凭借这个角色,斩获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

03

如此,这样的于和伟,宣布出演伟大领袖毛泽东时,底气也就多了几分。

导演张永新自《觉醒年代》之后,再次带领超强制作班底,跨越九省两万公里采风,推出又一主旋律剧作《伟大的长征》。

8月1日,该剧在浙江横店举行开机座谈会,曹磊、何政军与于和伟等纷纷出席。

第一次扮演朱德,何政军表示自己内心忐忑。而他的父亲何绍宽,还曾是129师连长,这次创作经历让他倍感压力,但传递先辈精神将会不遗余力。

曹磊饰演带病行军的周恩来,曾经演过鲁迅的他,气质儒雅,颇有风骨,这一点与周总理十分贴合。

王劲松继续挑战蒋介石,无论皮相还是动作都驾轻就熟,观众代入感也强。

张晚意再以青年之姿扮演内心复杂的上将张学良,是否能超越文章让人拭目以待。

然而,这部剧最令人惊喜之处,就是于和伟饰演“转型时期”的毛泽东。

长征25000里路,43岁的伟人经历九死一生,到达陕北根据地时,已瘦到脱相。

从现场来看,于和伟从人群中走来,灰旧军装加布鞋,面容消瘦,但步伐矫健。

乍一看,他的神韵与气势,倒有七八分故人的影子。

但前有古月,后有唐国强,年轻一点的王仁君和侯京健,都曾扮演过毛主席。

如果只是比较外型,大家不相上下,但真正厉害的是其内在精神与气度风韵。

“在所有的故事里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角色,都是在讲“人”。

人物内核把握上,于和伟功力深厚,他善于从细节切入,剖析人物的复杂与变化。

毛泽东从青年思想家到领导者,他不只是一个脸谱化的人物和符号,他更是一个血肉清晰的人。

他翻雪山、踏长征、吃草根,被敌人围追堵截,依然坚定不移的带着部队延安会师,并写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这是何等的魄力啊!

于和伟经过近一年潜心准备,更加靠近伟人的脉搏,眼中有坚韧,心中亦有大义。

看到他饰演毛泽东,网友们不禁期待万分。

再说如今,不演戏就“消失”的他,早已走上了另一条大道。

正如莫言当年对他的评价,

“演技好,心灵美,长得比较普通,而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从来不靠颜值”。

来源:侃姐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