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别是近期获批的阿洛酮糖作为国内首个合成生物制造新食品原料,让微元合成成为全国首家获批在国内市场合法销售阿洛酮糖的企业。此次批准的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技术,也是国内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获批的案例。
8月5日
在2025年昌平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
昌平区对外进行一揽子重磅发布
信息量满满
项目谋划招募方案
主导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场景
优化营商环境“宜商十条”
“昌慧达”人工智能政策计算器
……
让在场的企业家们信心倍增、倍受鼓舞
PART 01
营商环境好不好?
企业最有发言权!
“昌平确实是生命科学领域创业公司发展的一片热土”
“在昌平区,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
“在昌平区做医疗器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
在不久前闭幕的
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上
汉禾生物、诺诚健华、威智科技等众多企业
对昌平区的营商环境纷纷点赞
点击查看视频
众多企业中,作为在昌平区土生土长的企业,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波深有感触。
公司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了从初创企业到行业标杆的华丽转变,发展成果令人瞩目。
特别是近期获批的阿洛酮糖作为国内首个合成生物制造新食品原料,让微元合成成为全国首家获批在国内市场合法销售阿洛酮糖的企业。此次批准的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技术,也是国内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获批的案例。
“企业从2021年3个人的团队发展到现在200多人的团队,无一人离职,这背后是昌平区政府帮我们解决了落户、工作居住证、公租房、子女上学等问题,有效保障了人才不流失。”刘波表示,以阿洛酮糖项目为例,从实验室成果到最终获批新食品原料,昌平区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帮助企业对接市级、国家级部门,梳理阿洛酮糖审批中的关键节点,协调医院资源,加快阿洛酮糖毒理学实验及人群食用安全性实验进度,通过部、市、区三级联动,推动全国“首例”合成生物制造新食品原料获批。这种“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安心搞研发、谋发展,也让企业坚信,在昌平这片沃土上,创新活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PART 02
优化营商环境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前查政策,得翻厚厚的汇编、跑好几个窗口,现在打开微信小程序,语音一问就有答案——这‘昌慧达’真是帮我们省了大功夫!”美亚宜蓁(北京)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拿着手机,对着屏幕里的政策解读点头称赞。这个被企业称作“揣在兜里的政策顾问”,正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在昌平,读懂政策、用好政策,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在8月5日召开的2025昌平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昌慧达”正式对外发布,它是昌平区在全国首创的AI产业政策计算器,而这个让企业赞不绝口的小程序,诞生于一场对“政策壁垒”的攻坚。
区发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员还记得,走访企业时,经常有负责人倒苦水:“政策文件这么多,等我们弄明白补贴条件,申报期早过了”。这些声音成了“昌慧达”的起点。
工作人员看在眼里,决心让“企业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企业”。历经5个月打磨,“昌慧达”人工智能政策计算器应运而生,成了企业揣在兜里的“政策顾问”。
“昌慧达”软件界面
“昌慧达”依托蚂蚁百灵政务大模型及产业政策库、增强意图识别、提示词工程、RAG检索增强、Function Call工具调用等AI工程技术,实现政策咨询“一点通”,让惠企政策触手可及;政策条款“秒算钱”,资金补贴一键量化。
自3月上线试运行至正式发布,“昌慧达”已服务企业2.3万家次,与企业问答互动超4.1万余次,“昌慧达”的“诞生”,标志着昌平区政策服务改革,进一步向智能化纵深发展。未来,昌平将持续优化AI政务能力,推动政策从“被动查询”转向“主动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开小程序,70项市区两级政策早已“排好队”,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的支持条款,合成生物、机器人等未来赛道的政策条款,美丽健康、直播电商的细分政策,都被精准“收纳”。不管是老牌制造企业想了解技改补贴,还是新赛道企业打听创新奖励,这里都能对号入座。
更妙的是它的“聪明劲儿”,智能交互能接住企业的“连环问”,一个问题抛出,市区两级所有匹配政策瞬间“列队”;“政策计算器”更像个“算账高手”,一键输入企业情况,能实时算出可拿多少补贴。不想打字?语音输入“说”出问题;字太小看不清?结果朗读“读”给你听;怕记不住?一键复制、收藏,连历史记录都能往上翻——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巧思,把“方便”二字刻进了功能里。
“昌慧达”功能介绍
如今,“昌慧达”的后台数据里,藏着无数个“从不懂到懂”的故事,美亚宜蓁通过它查到了美丽健康产业的品牌建设补贴,赶在申报截止前3天备齐了材料;刚入驻昌平的合成生物团队,也靠着小程序理清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园”的全流程支持政策。“一个问题就可以获悉市区级政策中所有能获得支持的条款,对我们企业来说,查询政策变得非常方便。这样智慧化应用的上线,也能看出昌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冰冰感慨。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更是直言:“新能源领域政策更新快,‘昌慧达’总能第一时间跟上,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工具了。”
从翻汇编到点屏幕,从跑窗口到问语音,“昌慧达”用智能打破了政策与企业间的“玻璃墙”。这场藏在小程序里的革新,让政策能像朋友一样“随叫随到”,企业的创新脚步,自然更轻快了。
PART 03
“我们负责阳光雨露
企业只管茁壮成长”
“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企业只管茁壮成长。”这是昌平区各级领导常挂嘴边的话。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区镇两级政府通过不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拟上市企业交流会”“早餐会”等交流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经营诉求,并安排专人反馈,令经营主体倍感温暖。
针对股权转让业务“资料两头准备”“办理两局往返”的情况,区税务局与区市场监管局共同探索“同事同标”业务流程,让企业群众一次提交申请材料,有力推动了“先税”与“后证”业务全流程衔接,实现整体审批材料时间压减20%。
在未来星科低碳产业园项目中,区住房城乡建设委与市规自委昌平分局等部门联合构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机制。各部门“点对点”提供政策咨询,开展规划核验、竣工验收、地籍调查、受理审核制证等工作,创新“多测合一+竣工即交证”模式,对审批流程进行全方位优化。
从企业准备材料至完成项目规划核验,仅用2个工作日,整体办理周期从常规30-6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竣工联合验收完成到不动产登记更是当日即完成,实现“竣工即交证”,成功打通了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推动“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服务。目前,全区7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全部上线,200个高频事项纳入“区域通办”系统。上半年,全区新设经营主体超2.68万户、全市第1。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
来源: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