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吉林市公安局启动第四批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推荐活动,对候选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守护辖区平安、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成效进行展播。
近日,吉林市公安局启动第四批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推荐活动,对候选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守护辖区平安、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成效进行展播。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推荐
龙潭区公安分局龙华派出所
在吉林市龙潭区,有一片承载着老工业基地转型记忆的土地,龙华派出所就扎根于此。面对曾经的“楼栋散乱老旧,社区规模小,人口密度高,环境、设施陈旧老化”这五大短板带来的治理难点,龙华派出所直面挑战,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植于这片土壤,探索符合辖区实际的基础治理新路,交出了一份饱含温度与实践智慧的基层善治答卷。
“春风化雨”,一张“民生板凳”敲开心门
为妥善化解辖区群众家庭纠纷,龙华派出所创新推出了以“民生板凳”为抓手的“春风化雨”矛盾纾解工程。民警通过走进群众家门,坐在一张“民生板凳”上,以平等、亲切的姿态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委屈,用情、理、法交融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2024年5月,辖区一对张姓夫妻因家庭矛盾爆发激烈争吵,妻子情绪濒临失控。社区民警闻讯,立刻带着“民生板凳”上门。坐在小板凳上,民警像邻家兄弟般耐心倾听双方诉苦,从创业艰辛聊到孩子成长,从法律规定讲到家庭和睦对孩子的重要。经过一周的疏导,夫妻俩终于平复情绪,承诺为了孩子学会理性沟通。一张小小的“民生板凳”,成为了民警走进群众家门、贴近群众心门的桥梁,将一场潜在的家庭风暴化于无形。
“息诉止争”:“道德评议团”巧解楼内烦心事
噪音、宠物、占道……邻里小事处理不好,易成顽疾。龙华派出所坚持走群众路线,邀请社区老党员、老干部、楼栋长组成“道德评议团”,从邻里守望美德角度劝导;协调司法所提供法律意见,明确权责;联合城管现场勘查,落实整改。
新村社区一楼住户刘大爷饲养多只大型犬,噪音、卫生、安全问题让楼上邻居苦不堪言,矛盾愈发激化。民警迅速行动,组织“道德评议团”动情劝导老刘,另一方面协调街道司法所和城管部门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和整改要求。多方合力下,刘大爷最终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和可能触犯的法律后果,主动转移犬只、清理环境,邻里重归宁静和谐。
涂飞华警务室:搭建警民“连心桥”
在龙华派出所辖区,居民们对"涂飞华社区警务室"赞不绝口。这个全省首批以民警个人姓名命名的警务室,自成立以来便成为辖区矛盾化解的金招牌,警务室创新打造了"便民咨询+纠纷调解+警务室"一体化模式,搭建起警民之间的“连心桥”。20年来寒来暑往,民警涂飞华走访帮扶困难、独居老人超过5000次! 谁家水管漏了,谁家租户到期了,谁家需要定期买药、送医,他心里都有一本的“活账本”。这份守护,是危难时的依靠,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缩影,更是岁月长河中的陪伴。
如今,民警涂飞华虽已光荣退休,但他创办的“百姓说事亭”依然在辖区百姓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带出的徒弟民警朱家志也接过爱民“接力棒”,承担起照顾辖区困难、独居老人的重任。
社区居民刘大娘动情的说到,“我爱人06年去世了,自己一个人住。涂警官是管这片的,他就送给我一个警民联系卡,对我说‘我是警察,有事找我。’这些年,没少麻烦他。小朱是他的徒弟,涂警官管我叫姨,这个孩子就管我叫姥姥,每天嘱咐我,出门要注意,岁数大了最怕摔,他们对我比亲人还亲!”
成效与守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防范在先显成效, 龙华派出所通过常态化“五防”宣传进社区、学校、企业,辖区治安警情持续下降,电信诈骗得到有效遏制。近日,民警快速反应,配合银行成功拦截一起电诈转账,扣押涉案资金40余万元,守住了群众“钱袋子”。
2025年7月4日上午,龙华派出所辖区一住宅楼突发火情。接警后,派出所全体民辅警迅速赶到现场。面对浓烟滚滚的居民楼,民警们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楼里住着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必须尽快疏散!"参与救援的民警回忆道。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环境中,民警们挨家挨户敲门排查,最终在二楼一户居民家中发现了一位因吸入浓烟而昏迷的八旬老人。民警立抱起老人,将其安全转移,现场群众自发鼓掌致谢:"多亏了警察同志,你们是我们的守护神!"
从5000多次走访的坚持,到40万元骗款的拦截;从浓烟中的无畏逆行,到困境中的温暖牵手……龙华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用忠诚与担当、智慧与汗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
龙华派出所将始终以“平安”为使命,视群众“小事”为头等大事,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龙华这片热土上焕发出更温暖、更持久的光芒,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吉林贡献力量!
来源:吉林市公安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