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助力广西东兰县人民医院、凤山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顺利通过二甲评审工作;助力东兰县人民医院在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成为东兰县人民医院首个“国字号”招牌,引来央视的关注、报道。此外,在广东紫金县、新疆喀什、西藏察隅等地,也都留下了龙华医生的足迹
记者获悉,过去几年,龙华区卫生健康系统围绕“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优质卫生资源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对口帮扶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其中,助力广西东兰县人民医院、凤山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顺利通过二甲评审工作;助力东兰县人民医院在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成为东兰县人民医院首个“国字号”招牌,引来央视的关注、报道。此外,在广东紫金县、新疆喀什、西藏察隅等地,也都留下了龙华医生的足迹。
2017年以来,龙华区按照市区帮扶协作工作要求先后选派专业队伍开展技术帮扶,向帮扶地区合计派出183人次的临床、医技、护理、妇科、儿科、放射科等专业技术骨干,接收帮扶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免费进修186人次,累计向帮扶地区输出医疗领域新技术129个,开展义诊活动75场、参与门诊及住院诊疗3万余人次、主持或参与手术1000余台。
“输血赋能”
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升级
“输血赋能”,是快速解决对口帮扶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方法之一。
在广西东兰,用当地医护人员的话来说,“我们东兰县夸张来说有十万座大山,真实情况是每个乡镇都在一个山旮旯里面,如果每个病人都要去到县人民医院看病,是不可能的。”2023年10月,龙华医疗帮扶队员、主任医师符秋红进驻东兰,通过技术帮扶和人员培训等,不断提升当地急性胸痛救治能力和水平,助力东兰县人民医院在2024年3月成功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国家认证委员会认证,成为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国家队”的一员。创建过程中,符秋红说要做的一件大事——把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培训好,让他们能够对胸痛进行快速识别、快速救治,能够把胸痛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周边群众。
眼科医生杨云飞在门诊为患者看诊。在凤山县人民医院,龙华医疗帮扶队员们以科室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务实管用,科学制定科室发展规划。眼科领域,龙华医生杨云飞参与眼科门诊坐诊及科室管理会议,梳理科室诊疗流程及制度规范,完成干眼症治疗可行性报告;推进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工程”,同时组织“专家下乡义诊”“下社区进学校视力筛查”等活动,促使医疗资源下沉,医院与社区联动,一方面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真正惠及凤山百姓,另一方面也促进门诊诊疗数量增加、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帮扶队医生朱策均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在新疆喀什,龙华医疗帮扶队员朱策均刚到达喀什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这里仅能开展常规超声项目。朱策均带领当地医务人员开展甲状腺、表浅及血管超声等检查项目,为该中心带来新项目新技术,满足当地群众健康需求。2024年上半年,朱策均与中心的2名同事完成6000余人次超声检查,高峰时每天近两百人。
“造血发芽”
提升区域医疗水平质量
医疗对口帮扶,需要“输血”,还需要“造血”,龙华医疗帮扶队通过传帮带模式,帮助当地逐步打造一支能“自身造血”的专业队伍。
龙华医疗帮扶队通过提供“导师制”人才培养服务,如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专题讲座等,提升帮扶区域整体医疗水平。其中,在紫金县人民医院,帮扶队医生唐久阳通过“传、帮、带”,提升骨科整体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龙顺姬带领妇科团队开展紫金首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填补医院该项技术空白。在凤山县人民医院,帮扶队医生张圣平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填补凤山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级高难度手术空白,助力泌尿外科实现零的突破;韦炳耐参与及主导完成手术麻醉40余例,同时带教医院轮转医师2人,通过“传帮带”模式,培养科室人才梯队,梳理麻醉诊疗流程及规范,降低麻醉相关风险,保证围手术期医疗质量安全。
在东兰县人民医院,龙华医疗帮扶队先后协助医院成立重症医学科、病理科等7个专科,使医院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更专业、精细。同时在全院每个科室及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电除颤技术,填补东兰县医疗机构急救技术的空白,确保为东兰县人民医院提供长期稳定的医疗服务支持。
除了临床医疗服务外,龙华医疗帮扶队还注重提升帮扶地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开展健康宣教、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等项目,提高民众健康意识。
正是这群龙华医生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与技能,为帮扶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补齐短板并多次填补技术空白,切实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就医不再翻山越岭。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张春燕/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编辑 胡洁贞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