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区玻璃幕墙已熠熠生辉,8月初即可交付;B区铝板幕墙安装进入尾声,8月底全面完工。项目创新采用“分区验收、交叉作业”模式,为鸿蒙智行等入驻品牌抢出3个月装修黄金期。
近日,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期中答卷”:
1-6月规上工业总产值550.8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
高端能源装备产业产值增长40.2%,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增长22%;
按“587”产业体系下的“3+2+2”招引主攻方向精准招商,签约引进5亿元及以上项目10个、签约金额123亿元。
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项目招引、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共同奏响“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奋进乐章。
项目攻坚跑出“高新速度”
走进新能源汽车博览中心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声与金属碰撞声交织成奋斗交响曲。这个总投资2.8亿元的产业地标,正在上演令人惊叹的“速度与激情”:
A区玻璃幕墙已熠熠生辉,8月初即可交付;B区铝板幕墙安装进入尾声,8月底全面完工。项目创新采用“分区验收、交叉作业”模式,为鸿蒙智行等入驻品牌抢出3个月装修黄金期。
“从签约到试营业仅用4个月,这样的效率让我们倍感惊喜。”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绵阳汽车博览中心店总经理冉秋杰感慨。这个融合展销、直播、快修、充电等功能的汽车产业综合体,即将成为绵阳新能源汽车消费新地标。
5公里外的元橡科技绵阳生产基地里,另一种“速度”正在书写。这个全国最大的车规级双目模组生产基地内,6条全自动生产线已完成设备进场,7月底已启动小批量试生产。
“从去年11月签约到投产,用时不到8个月。”生产负责人雷惠介绍,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将为智能设备装上“火眼金睛”,预计年产能达100万套。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离不开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的机制创新。通过“谋划一批、新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动态管理,谋划项目61个、新开工项目53个、加快建设项目24个、竣工项目33个。京东方第6代柔性技术升级等3个项目获超长期国债支持2亿元。
产业升级彰显“高新质量”
在中国重汽绵阳基地的总装车间,一台台重型卡车有序下线。
“上半年产量增长60%,产值增长70%,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纪录。”焊花飞溅中,中国重汽集团绵阳卡车分公司总经理孙广龙言语中满是欣喜,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国家补贴政策与“智改数转”的双重助力,“我们已开始承接东南亚出口订单,预计下半年市场表现更加亮眼,全年产值和产量有望比去年增长70%以上。”
同样火热的场景出现在绵阳正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车间。360KW一体式直流充电机以“充电速度提升30-40%”的技术优势,上半年销量突破2000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68%。
“我们通过研发投入带来了产品质量提升,也‘啃下了’智能充电分配技术、安全防护的‘硬骨头’。”总经理李建奇透露,这款兼容200V-800V的“全能选手”,获得了中石油、中石化、理想、宝马等头部企业青睐,预计全年销售额达1.8亿元。
产业链的韧性在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得到生动诠释。车间里,发往国内头部企业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低压配电线缆正在加急赶工。“上半年新增订单27.68亿元,海外市场拓展到5个国家。”董事长冯雪峰表示,45亿元的在手合同创下公司历史新高,77.5亿元的年度目标触手可及。
上半年,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建设创新平台、聚力项目攻坚、助力供需对接,打造产业链全生态发展样板,全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数据显示,产业链在建项目19个,目前已完成投资18.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56.2%。
创新生态培育“高新动能”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巨星永磁牵头筹建的磁性材料创新中心即将落地,京东方斩获国际品牌量产授权,天链机器人等“新锐力量”快速成长……
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围绕我市“587”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的培育体系,正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产业生态。
“我们发布新技术4项、新产品3项、新场景2个,就是要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绵阳科技城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平台,已促成7个重点项目签约,绵阳正将院士智慧、链主动能、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聚力打造全国“第四级”的西部磁都。
不仅如此,在要素保障方面,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持续助企纾困,收集维谛技术等企业涉资金等困难问题35个,已办结26个。中国银行8亿元授信支持巨星永磁二期建设,更是彰显金融活水对产业的滋养。
这里不仅有机器轰鸣的建设现场,更有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不仅有量增质优的经济指标,更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用“项目加速度”丈量发展进度,用“产业新高度”标注质量刻度,绘就出“双过半”的精彩答卷。
来源:涪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