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盗图造谣引发的“相亲”闹剧,6女生维权获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6 19:22 2

摘要:“彩礼都是10万,你会选哪一个做女朋友?”2023年10月,一张配着这句话的照片突然在网上热传。照片中六名年轻女孩站在古树前,笑容灿烂——这是广东女孩小婷和五位大学室友的毕业旅行纪念照。

一张普通女大学生的合照,一句“彩礼10万你选谁”的配文,在33万粉丝的推波助澜下,将六个女孩的生活卷入漩涡。

“彩礼都是10万,你会选哪一个做女朋友?”2023年10月,一张配着这句话的照片突然在网上热传。照片中六名年轻女孩站在古树前,笑容灿烂——这是广东女孩小婷和五位大学室友的毕业旅行纪念照。

小婷最初将这张充满青春友谊的照片分享在社交平台,却不知它已被一个名为“商业大佬”的账号盯上。盗图加配文,彻底扭曲了这张照片的意义

风暴迅速形成。大量网友涌入评论区调侃、评价外貌,甚至有人直接私信小婷:“是不是10万块钱就结婚?”更令她们难堪的是,家人和同事也看到了这些谣言。尽管她们反复解释,流言蜚语仍如影随形,平静生活被撕开一道裂口。

当小婷和室友们发现照片被盗后,她们第一时间联系了那个拥有33万粉丝的“商业大佬”账号。私信要求删除视频、停止造谣,这是她们能想到的最直接解决办法。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超她们想象。对方不仅对她们的诉求置之不理,反而变本加厉地制作并发布修改版本。这些新版本中,女孩们被冠以“一姐”“二姐”等轻佻称号,还附加了完全虚构的年龄和职业信息。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个账号运营者竟开设了专门的粉丝群,邀请网友进群“讨论女孩们相亲的话题”。当小婷和朋友们试图进群澄清事实时,只换来冰冷的“拉黑”处理,连辩解的机会都被剥夺。

随着谣言病毒式传播,女孩们的现实生活遭受重创。亲友的询问、同事的异样眼光、陌生人的骚扰私信——这些无形的压力让她们不堪重负。一张原本承载青春记忆的照片,就这样变成了网络暴力的载体。

随着事件发酵,这个“商业大佬”账号背后的商业动机逐渐浮出水面。据小婷等人调查发现,该账号长期盗用女生照片编造相亲内容,以此博取眼球赚取流量。

这个拥有33万粉丝的账号绝非“玩票”性质——它挂着商品橱窗售卖各类生活用品,博主显然是通过虚假内容引流带货的商业账号。

广西男子卢某,年仅20岁出头,就是这个账号的实际运营者。他的“商业模式”清晰可见:盗用女性照片→编造彩礼相亲话题→吸引流量→建立粉丝社群→通过商品橱窗变现。网络造谣成为低成本高回报的“生意”

令人忧心的是,小婷和她的朋友们并非唯一的受害者。该账号此前就多次盗用女生照片,配上彩礼相关内容博眼球。这套模式已被验证可行,而卢某不过是众多同类运营者中的一个代表。

面对持续的误解与骚扰,小婷和朋友们最终决定诉诸法律。这条路远比想象中艰难漫长

第一步就充满技术障碍。2023年12月,小婷等人委托律师,起诉某互联网平台,要求披露侵权者的身份信息。这一程序性诉讼是网络维权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幸运的是,平台很快确认了账号管理者是广西男子卢某。

2024年3月,女孩们发起第二轮进攻——正式起诉卢某本人,要求赔偿经济损失2.5万元,同时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了此案,但被告卢某选择了“隐身战术”,始终回避应诉。

法院最终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案件才得以如期开庭审理。这场看不见对手的诉讼,已经让女孩们耗费了近一年时间。

2024年9月,广州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卢某的行为侵害了六名女生的名誉权和肖像权,需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责任,同时赔偿小婷等人1.2万元。判决生效后,法院立即启动了对赔偿金的强制执行程序。

1.2万元的赔偿与原告最初主张的2.5万元存在差距,也引发了舆论对网络侵权成本的思考。光明网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网络造谣侵权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亟需制定更便捷高效的维权诉讼通道”。

尤其针对身份不明的匿名侵权者,应探索更有效的身份确认与追责机制。法律的执行力必须跟上,正义不能是‘象征性的胜利’,应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才能对侵权者形成震慑”。

网络论坛里,“商业大佬”的账号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个马甲继续贩卖女性照片。小婷和室友们赢了官司,却仍在清理卢某留下的数字废墟。

广州互联网法院的判决书上,“1.2万元”这个数字被重点标注。有媒体犀利发问:造谣成本是否过低? 当33万粉丝的流量生意遇上五位数的赔偿金,某些人可能仍在计算其中的“利润率”。

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小婷脸上,她滑动着卢某新发布的“相亲”照片——这次是另外几个笑容明媚的女孩。“正义不能是‘象征性的胜利’”,她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配图是六姐妹在法院门口的合影。

来源:不怕狼的洋

相关推荐